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五单元《方程的意义》 一、预习目标 结合天平平衡的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等式”的含义,能区分等式与非等式(如“3+2=5”是等式,“3+2>4”不是等式)。 通过观察、分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理解“方程”的定义,能准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需同时满足“含有未知数”和“是等式”两个条件)。 能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出符合要求的等式和方程,为课堂深入学习方程的解法打下基础。 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找到与“等式”“方程”相关的例子(如购物时“单价×数量=总价”的等式),培养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的意识。 二、预习重难点 (一)预习重点 理解“等式”的含义,能准确识别等式与非等式。 掌握“方程”的定义,明确方程必须同时满足“含有未知数”和“是等式”两个条件,能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 (二)预习难点 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理解“未知数”在方程中的作用。 三、预习任务 阅读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程的意义》教材内容(通常为第62-63页),圈出“等式”“方程”的定义及关键描述,标记不理解的概念(如“为什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 结合教材中“天平平衡”的情境图,完成“预习内容”中的思考与填空,记录对“等式”“方程”的理解。 独立填写“概念填空”,检验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 完成“预习检测题”,先做必做题巩固基础,有余力再完成选做题提升应用能力。 尝试举1个生活中的“等式”例子和1个“方程”例子,课堂上分享交流。 四、预习内容 (一)任务1:理解“等式”的含义(结合教材第62页天平情境) 观察天平平衡的场景: 当天平左边放1个100g的砝码,右边放2个50g的砝码时,天平平衡,此时左边重量=右边重量,可列式为:100 = 50 + 50,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 )。 若天平左边放1个苹果(重量未知,用“x”表示)和1个50g的砝码,右边放1个150g的砝码,天平平衡,可列式为:x + 50 = 150,这个式子左右两边相等,也是( )。 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等式(是打“√”,否打“×”): 3 + 6 = 9( ) 15 - 7 > 5( ) 20 ÷ 4 = 5( ) 4x + 3( ) (二)任务2:理解“方程”的定义(结合教材第63页内容) 分析教材中的式子: 观察“x + 50 = 150”“2x = 200”“3x + 10 = 100”,这些式子有两个共同特点:①( );②( )。 教材中定义: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对比“等式”与“方程”: 式子“5 + 3 = 8”是( )(填“等式”或“方程”),但它不含未知数,所以( )(填“是”或“不是”)方程。 式子“4x = 20”既是( ),又含有未知数,所以( )(填“是”或“不是”)方程。 (三)任务3:根据情境列方程(结合教材第63页“做一做”) 情境1:一个文具盒x元,一支钢笔12元,买1个文具盒和1支钢笔共花20元,根据“文具盒价格 + 钢笔价格 = 总价格”,可列方程:( )。 情境2: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y cm,周长是36cm(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列方程:( )。 五、概念填空 ( )的式子叫做等式,如“6 + 4 = 10”“a - 8 = 12”。 含有( )的( )叫做方程,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 );②( )。 所有的( )都是等式,但不是所有的( )都是( )(填“等式”或“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关键看两点:一是是否( ),二是是否( )。 六、预习检测题 (一)必做题(难度较低)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3 + 5 = 8”是等式,也是方程。( ) (2)“4x + 7”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 (3)“10 - x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