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的意义,形成“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观。 科学探究:设计模拟“入侵物种防控方案”;调查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威胁原因;对比保护措施,培养批判性选择能力。 社会责任:树立生态文明观,承诺“低碳生活、拒食野味”等个人行动,增强公民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1)生物多样性威胁的具体表现(物种灭绝、栖息地破坏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学习难点 (1)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危害机制; (2)辨析不同保护措施的适用情境; (3)将抽象“和谐共生”理念转化为个人行为准则。 【课前预习】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为物种灭绝速度_____。(答案:加快) 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根本原因是_____活动的影响。(答案:人类) 3、栖息地的_____和碎片化是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答案:丧失) 4、过度捕捞、乱砍滥伐属于对生物资源的_____利用。(答案:不合理) 5、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捕食或传播_____威胁本地物种。(答案:疾病)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栖息环境) 7、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保护,如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答案:就地) 8、将濒危物种迁出原栖息地进行保护称为_____保护。(答案:迁地) 9、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遗传) 10、我国颁布《_____》以法律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野生动物保护法) 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坚持_____发展理念。(答案:可持续)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生态保护的_____价值。(答案:经济与生态双赢)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位公民的_____。(答案:责任) 14、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可恢复_____多样性。(答案:生态系统) 15、参与_____植树、拒绝野生动物制品是公众参与保护的方式。(答案:义务)。 【课中研学】 问题1:分析云南野生亚洲象迁移事件,说明导致栖息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2:讨论“水葫芦入侵我国南方水域”案例,说明外来物种如何威胁生物多样性? 问题1:对比“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分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属于哪种方式?有何意义? 问题2:小组讨论:除了建立保护区,还有哪些措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少3条) 问题:阅读“三北防护林工程”资料,说明该工程如何体现“和谐共生”理念? 问题:从“保护措施”“政策支持”“公众参与”三方面概括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课堂总结】 1、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链。 困境: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主因:栖息地破坏、入侵物种等)。 对策: 保护刻不容缓,主要措施(重中之重在就地保护)。 目标: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是为了保障人类福祉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行动: 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需要每一位公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情感升华: 再次展示开篇那张生机勃勃的地球图片。 教师寄语: “地球不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它是所有生灵共有的家园,也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守护这片蔚蓝星球上的万千生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智慧与远见的体现。让我们一起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携手同行,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 【课堂练习】 1、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保护的是( )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列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的是( ) A. 大熊猫 B. 红树林 C. 巴西龟 3、保护生物多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