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沧州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元代中期,武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仁宗说:“修身治国,儒道为切。”盛誉儒教,并恢复了中断八十余年的科举考试,专以程、朱所注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这说明元代中期以来( ) A.欲借助儒学以巩固统治 B.士大夫阶层参政热情高涨 C.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选拔人才方式趋于多样化 2.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 ) 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 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 3.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新政期间清政府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时论普遍认为“兴商为强国之本”,“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近世强在商业。”这些举措( ) A.具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目的 B.使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想 C.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将有助于减少变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 4.我国古代有许多朝代禁止宰杀耕牛。西汉初年,政府明令禁止杀牛,重惩盗牛。《唐律疏议》将屠牛行为分为“故杀”“误杀”“盗杀”,根据情节的不同,处罚不同。以上举措( ) A.适应了农业发展的要求 B.说明铁犁牛耕已经普及 C.可以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导向 5.“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 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6.大多数古希腊史学家习惯将瘟疫的产生归之于神祇对人间罪恶的惩罚。作为瘟疫见证者和经历者的修昔底德叙述的却是瘟疫引发的宗教和礼法的失效、及时行乐的社会行为,对神只是否因人的过错施予惩罚并未做任何断言。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谴责了道德沦丧的时弊 B.全面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C.具备了求真的史家精神 D.主张社会生活应摆脱神学束缚 7.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研究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的居民在此居住,形成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并养殖猪羊牛的农耕经济;与同期的陶寺、石昴等古国遥相呼应。这一城垣遗址的发现( ) ①反映当地先民的定居和防卫等条件②证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出现 ③说明当时人们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④提供中华文明起源的又一考古证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 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9.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与此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