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 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 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河南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学者对其墓葬的随葬品研究后发现:部分墓葬仅随葬石 磨盘、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和陶器,而另一部分墓葬则随葬石铲、石镰、石斧等生产工 具。经人骨鉴定,前者均为女性,后者均为男性。这一现象表明,该时期 A.原始农业推动阶级关系变化 B.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C.男女社会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D.不同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 2.东汉名臣韩棱在窦氏外戚专权被平定后,未获皇帝诏令即暂代郡守职务。按照汉朝律令, “擅权干职”当判处禁锢之刑。汉和帝以其参与铲除窦氏、安定朝政有功,未依律惩处。 这一案例说明 A.儒家伦理对司法的影响初现 B.司法独立原则得到部分体现 C.道家无为思想影响政治决策 D.法律执行存在着一定灵活性 3.魏晋以前,孝道思想以“仁”为理论基点,形成“孝一善一仁”的理论形态。魏晋南北朝时 期,佛教因果报应论、佛性论融人孝道,将其丰富为“孝一善、因果报应论一仁、佛性”结 构。这一变化反映了 A.门阀政治推动儒家礼法革新 B.佛道思想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C.思想领域在碰撞中融汇贯通 D.三教并行成为时代文化主线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970年,冯继昇、岳义方向朝廷献火箭法,获得衣物、布帛赏赐。998年,官员石归宋献木羽 弩箭,此箭射程远、杀伤力大,朝廷为此增加其月俸,并授予其子官职。这些史实说明,宋 初政府 A.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 B.对军事技术创新实行奖励 C.边境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D.以文官主导武器研发事务 5.明朝晚期,政府允许葡萄牙人赁居澳门,但对其活动施加严格限制;允许闽南商民前往吕 宋与西班牙人贸易,但不许西班牙人来华;提出“联夷制盗”,利用殖民者对付海盗。这些 举措共同体现出明政府 A.固守传统的朝贡体制 B.海外政策的务实取向 C.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 D.对西方势力丧失警惕 6.鸦片战争前,中国介绍西方的著作大多包含一定猎奇性描述,且记述粗糙。战后,此类著 作转而注重引用外文资料,论证严谨,对西方政事、军队、科技等多有介绍。这一转变主要 反映了当时部分文人 A.萌生了变革政治制度的意图 B.恪守华夷之辩的价值导向 C.投身于洋务实践的具体行动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7.1894年7月,日舰击沉清军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引发西方社会关注。日本政府立即 展开公关,积极引导英国舆论;清政府则无视相关建议,坐等英国干预,最终错失良机。这 一对比反映出 A.舆论宣传直接决定了战局发展 B.日本善于运用外交策略维护利益 C.清政府缺乏有效对外交流渠道 D.英国在中日冲突中奉行中立政策 8.图1为1919年至1926年《申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女人数统计图。该图表明 12 男 10 10 8 6 4 3 2 0 0 (人)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19251926 图1 A.社会风气呈现日益开放的趋向 B.婚姻习俗呈现出新旧杂糅的特征 C.男女平等的观念现已全面实现 D.媒介发展主导了民众的婚恋选择 高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