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0409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299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福建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漳州五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的kwel字根中,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 2、考古发现,良渚古城核心区域及外围水利工程均为人工堆筑而成。据专家推算,依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此项工程约需110年才可完成。据此可知,当时 A.公共权力已经出现 B.原始农业较为发达 C.国家形态较为完备 D.建筑技术较为高超 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4.《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商、周的都城择址分别体现了“夏都居洛”的生存意识、“商都居洛”的政治意识和“周都居洛”的全局意识。这反映出夏商周时期 A.洛阳是唯一的都城所在地 B.执政理念阻碍了疆域扩大 C.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 D.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 5.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 A.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 B.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 C.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 6.下表1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论 作者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 《封建论》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 《杂著·三代至秦》 A.秦国奠定霸业 B.始皇个人品行 C.秦朝速亡原因 D.秦朝制度创新 7.有研究表明,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B.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大 C.各地文化传统存在差异 D.秦朝地方政策不一致 8.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9.“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10.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11.东汉学者崔寔曾说,今天的地方长官随意违背诏书,诏书说得再恳切,甚至骂到极点也无动于衷。但地方所下公文却像霹雳一样震动,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州郡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