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四校联合检测·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5 6 89 10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BCAB CDC DAA B C D 1.D“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夫民,神之主也”,这些言论均强调了民众对国家安宁,统治稳定的重要性,说明 先秦时期重视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虽主张重民轻神,但并未否定神权,先秦如商代盛行 占卜、周代天命观仍强,神权政治持续存在,排除A项:材料反映统治者应践行民本思想,但并非所有君主都 落实,例如夏桀暴虐、商纣失道,导致亡国,证明民本思想未普遍践行,排除B项;材料体现民本观念,但“民贵 君轻”是战国孟子提出的,材料未涉及君轻内容,且先秦有法家等学派强调君权,社会未形成共识,排除C项。 2.C汉武帝推行“广关”之策,将河东、太原、上党诸郡括入关中,这些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且物产丰富,如此操作 可以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中央集权,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战胳意图,故选C项:广关政策的核心是加强中央对 战路要地的控制,而非保障地方政府物资供应,且盐铁等资源多由中央直接管理,排除A项:休养生息是汉 初政策,汉武帝时期转向积极有为,广关带有扩张和控制意图,与休养生息无关,排除B项:王国问题主要通 过推恩令、削藩等手段解决,广关侧重地理战略调整,并非直接针对诸侯王国,排除D项。 3.C宇文泰、独孤信等鲜卑官员和苏绰、韦孝宽等汉族官员共同参与北周的政治举措,在军事、经济、习俗等方 面推行融合鲜卑与汉族特色的制度,这体现出北周在民族交融背景下进行的制度创新,故选C项:虽有苏绰 等汉族官员推行均田制改革,但鲜卑族宇文泰作为最高官员主导府兵制等核心改革,表明北周政治改革由多 民族协同推动,并非汉族单一主导,排除A项;独孤信采用汉制礼仪显示汉文化的影响,但韦孝宽推广鲜卑 马政表明鲜卑文化亦被吸纳,形成了双向文化互动,而非单向渗透,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北周官员的具体创 新举措,未涉及南朝官制或跨朝代比较,且北周特色制度如民族融合模式并非同质化,排除D项。 4.B幕志显示仆固乙突为唐代金微州都督,该州属羁縻州,都督由部落首领世袭,其率部落兵助唐征战并受邀 参加高宗封禅(665年),体现唐朝羁摩体制:中央通过册封当地首领治理边疆,维持部落自治同时确保效忠, 故选B项:仆固乙突活跃于高宗朝,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后玄宗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述军事 合作与政治活动,未涉及贸易、技术或文化往来内容,鹊摩制度核心为政治控制而非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 项:材料不能得出民族地区受中央册封的全面情况,不能以一个都格推及整个民族地区,排除D项。 5.C北宋实行四京制,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设置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三个陪都,并以东京为 基准命名京西南路等周边路份,这影显了“大一统”观念,即皇帝居中统御四方,强化中央集权,符合宋初加强 中央控制的治国方略,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行政区划安排,与澄清吏治监察意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 调的是围绕东京划分路名,重点在体现方位,而非区域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内轻外重”概念不明,应为“内 重外轻”,排除D项。 6.A明朝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黑龙江、吉林等省级行政区,这些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表明 明、清两朝对东北地区进行了行政管辖,实现了有效治理,故选A项;元朝时,东北已纳入中国版图,政府对 包括东北在内的广大区域进行有效管辖,如设置辽阳行省等,排除B项:地图呈现的是明清时期对东北的管 理机构,未涉及西方列强相关内容,且西方列强对中国东北的威胁主要是在近代(如鸦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