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5000年的浙江良渚、约4300年的陕西石峁、约4000年的山西陶寺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存在内城及较大面积外城、宫殿、祭坛、墓葬等建筑。这些文化遗存可印证这一时代 A.中国大地邦国林立 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政权神权不断融合 D.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2.西汉晁错认为:“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据学者推算,汉代一个农户的货币支出,主要是在各种税赋上。据此可知,汉代 A.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货币税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 C.农民的赋税负担较为沉重 D.货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3.有学者以图示呈现魏晋至唐朝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据此可知,唐朝 A.特权阶层从政路径受阻 B.门阀士族势力日渐削弱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减轻 D.封建门第观念得以根除 4.下表所示为北宋时期有关图书买卖的若干政令。宋廷颁布这些政令意在 颁布时间 政令内容 出处 元丰三年(1080年) 禁民毋以言涉边机文字(书籍)鬻(卖)高丽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祐五年(1090年) 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国史实录,不得雕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大观元年(1107年) 除禁书、卜筮、阴阳、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外,余书许(交趾使者)买 《宋史》 A.规范出版行业 B.重塑正统思想 C.捍卫国家安全 D.维护市场秩序 5.永乐初年,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部族首领纷纷来朝,明成祖“嘉其向化之诚,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此政策 A.提高了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 B.利于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管控 C.使得因俗而治政策得以推广 D.提升了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 6.1858年,中英签订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他内地税,但是其货主必须为洋商。”这一规定引发英商不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则明确规定不分华、洋商人均可享受洋货运入内地的优惠税率。这一变化 A.扩大洋货倾销市场 B.加剧列强资本输出 C.推动中国关税自主 D.保护民族资本利益 7.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 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 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 8.1937年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文件出台后,陕甘宁地区政府因地制宜,提出地主可享受正当公民权利,可分得土地和房屋以及出租土地,对在合理范围内的地租不予干涉。此举旨在 A.缓和国共关系,促成二次合作 B.团结开明士绅,巩固民主政权 C.构筑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抗战 D.发展边区经济,解决财政困难 9.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达了在亚非国家之间寻找共同点,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同时尊重各国的差异,不论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存在多大差异,都应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的良好理念。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更是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主要是为了 A.解决复杂外交问题 B.推动意识形态传播 C.深化亚非互信合作 D.改变国际政治秩序 10.下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农村从事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