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3 > 6 9 10 12 13 14 15 B B B D 0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B B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宗法制的核心。(6分)】 影响:确立统治秩序,巩固统治;促进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后期易形成分裂割据。 (任答两点即可)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6 分) 表现: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 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有哪些?(6分) 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 原因: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与加强。(4分)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并说说秦汉这 些努力的共同点。(7分) 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任答两点得4分) 共同点: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都属于文化专制主义,都是为了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分)高一历史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大地出现多处以农业为基础的古文明,考古学家称此现象为“满天星斗”。 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许多中原之外灿烂一时的古文化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由“满天星斗” 到“月朗星稀”的现象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特点是( ) A. 起源最早 B. 多元一体 C. 独树一帜 D. 领先世界 2. 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 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 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 A. 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B. 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 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 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3.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 “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 大战于甘”。这说明( ) A. 父子相传已成生位继承的定制 B. 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C. 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D. 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4.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对于士、庶民而言,他们 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反映出分封制( ) A. 强化等级秩序 B. 凸显家国一体 C. 固化血缘关系 D. 隐含分裂因素 5. 周人在祭祀和宴飨活动中,实行“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九鼎分别盛放牛、羊、猪、鱼、腊、肠胃、 肤、鲜鱼、鲜腊等九种肉类食物。诸侯用七鼎,无鲜鱼、鲜腊。卿大夫用五鼎,再减牛、肠胃。士用三鼎, 仅盛放猪、鱼、腊。最低级的士用一鼎,盛小猪。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物质生活充裕 B. 等级制度森严 C. 餐饮文化发达 D. 祭祀活动频繁 6. 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正 统”地位,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 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 )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 B. 多元文化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7.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开垦“私田”的热潮。这一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铁犁和牛耕的使用 B.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C. 井田制的逐步瓦解 D. 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化 8. 下图是关于春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