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在良渚遗址反山12号墓出土了“玉琮王(神权)”“玉钺王(军权或王权)”,并刻有统一的“神人兽面纹”。这一现象表明( ) A.早期国家形态形成 B.中央集权的出现 C.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D.贫富分化的加剧 2.自商朝武丁至帝辛时期,小臣从商王内侍逐渐演变为商王信任、倚重的官员。帝辛时期,部分小臣甚至拥有建族立邑的资格。商王由此实现对族权的压制、对地方边域的垂直管理。小臣的晋升反映出晚商( ) A.王权的扩张与加强 B.分封制正走向衰落 C.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D.宗法制得到了巩固 3.有学者指出:"《前汉书》不志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带)、长沙诸蛮,而《后汉书》志其'寇乱'特盛。"另据史籍记载,西汉武陵郡户数34177,口数185758;东汉武陵郡户数46672,口数250913。据此可推知,当时的南方地区(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矛盾尖锐 C.人口大量流入 D.地域发展失衡 4.西晋时期,匈奴人刘渊积极学习汉文化,尤其喜欢读经史;羯族人石勒虽不识字,却爱听人读史书,常与儒生探讨古今;鲜卑慕容氏能博览群书,汉文化水平更高。这反映了该时期( ) A.国家认同加强 B.华夏认同强化 C.文化认同提升 D.经济交往密切 5.下图为"辽上京城平面复原示意图",辽都上京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国子监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一城市布局反映( ) A.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B.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C.儒家占据了主流地位 D.南北面官制得以推行 6.古代中国为管理广阔的疆域,实行“差异治理”,形成了直接控制区—羁縻区—藩属区的层级结构,元朝时逐渐转变为“均质疆域”,即呈现边疆内地化趋向。促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A.文书制度 B.行省制度 C.科举制度 D.驿站制度 7.元朝时,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药材等通过各海港大量运销海外,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和欧洲各地的特产如香料、珠宝、象牙、犀角等也由此输入中国,贸易规模远超前代,市舶税银每年达数十万锭。这反映了元朝( ) A.统治版图广大 B.奢侈品需求旺盛 C.丝绸之路畅通 D.城市经济繁荣 8.明朝中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表明( ) A.小农经济的解体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 C.工厂制开始出现 D.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 9.清朝前期,每五年需进行一次人口编审,以确定丁银的数额。江西的新昌县(今宜丰),从康熙十四年到康熙五十年的37年中,历次编审仅“新收32丁、18口”。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B.赋役制度亟待调整 C.摊丁入亩制度解体 D.江南地区经济衰退 10.19世纪末,时任南洋大臣的张之洞分嘱苏州、镇江、通州在籍京官,各就所在乡里设厂制造。由此可知,张之洞意在( ) A.学习西方自强求富 B.盲目排外 C.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D.发展资本主义 11.1919年2月1日是农历新年,山西一乡绅在日记中写道:“五更各庙鸣钟,惊醒世人早起迎神,里中放炮接连不断,此其新年也。上午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唯官厅庆贺。”这主要说明( ) A.政府推动西学东渐 B.民主共和观念弱化 C.新旧思想杂糅并存 D.统治危机不断加剧 12.洞悉日军战略意图的毛泽东在给八路军总部及各师、北方局和长江局的电报中指出:“我们认为必须告诉国民党,如陕东近百万军队均退至黄河以北、平汉以西之内线,而陇海、平汉尽为敌占,则将形成极大困难。”这份电报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3.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