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3210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256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年高,三上
  • cover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陶圈足盘及玉柄形器上多见高耸、华丽的羽冠形象,学界普遍认为此类装饰源自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饰。这可说明 A.早期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B.良渚文化祭祀体系完备 C.南北地区信仰符号趋于统一 D.礼乐制度系统化规范化 2.有学者在对东晋、宋、齐曾任尚书事等重要官职的人物进行身份统计时发现,南朝宋士族门阀占总数的64%,这一比例比东晋下降了15%,南朝齐时期继续下降至55%,而宗室占比则在稳步回升。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 A.皇权呈现复兴倾向 B.政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C.封建统治基础扩大 D.皇权与士族互相依赖 3.唐武德七年(624年),法令规定“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在实际推行中,民户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听卖世业田;五品以上勋官的世业田可听其买卖。这种情况 A.着力于保障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突出反映了社会矛盾的缓和 C.极大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土地兼并的加剧埋下隐患 4.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当有“差除及改更事件”经过门下封驳司时,封驳司将其关报御史台和谏院。而改制后,封驳权转归门下省,给事中舒亶因“恐内省无关报外司之理”上报神宗裁决,得到神宗批示“更不关报”。这一改制 A.旨在增强士大夫政治形响力 B.削弱了台谏机构的监察权 C.对封建皇权形成一定的约束 D.使中央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高三秋季第二次月考·历史 第1页(共6页)】 26-T-201C 5.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政府规定市舶“抽分抽税”后符合“检视”标准即可;此外由政府“官自具船、给本,选人人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的方法也十分普及。据此可知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B.市舶司发挥完全垄断贸易的职能 C.外贸税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税源 D.游牧民族对外征伐政策有所调整 6.有学者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据此可知,黄宗羲新民本思想 A.冲击了传统儒家思想权威 B.蕴含着朴素反专制色彩 C.强化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D.影响了理学发展的趋势 7.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大臣刘于义奏称:“山右(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人贸易一途。至中材之下,方使之读书应试。”雍正皇帝深表赞同。这说明 A.商业发展打破了等级秩序 B.朝廷改变了抑商政策 C.山西商业经济氛围较浓厚 D.晋商对参政毫无兴趣 8.1848年《瀛寰志略》初刻本问世时,其中“英吉利之人气豪胆壮,为欧罗巴诸国之冠”被时人认作为“颇张大英夷”,士林反应冷淡。1866年,徐继畲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后,总理衙门重刻此书,供“任远事者”参考,士人皆“叹徐氏立言之非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局危机倒逼思想启蒙 B.救亡新途径为国民普遍接受 C.士人舆论影响国家政事 D.中西思想互鉴成为时代必然 9.1912年,孙中山指出,中国经济实乃世界市场之一部分,必须依靠国际资本的援手方能得到发展,致“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