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二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试题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43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由13根夯土柱构成的观象台,通过观测日出方位划分20个节令,为二十四节气雏形,兼具祭祀与历法功能。同时,遗址中还发现了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宫城与城墙遗址,城墙采用版筑技术,夯土结构厚达8.14米。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①天文历法服务农业生产 ②阶级分化现象开始出现 ③华夏文明历史世界领先 ④社会动员组织能力较强 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莲鹤方壶是春秋早期郑国国君的随葬品,其完美融合了楚国、周王室及晋国青铜器的三种风格,造型上从下到上依次呈现出严肃神秘、中规中矩、自由飞扬的特点。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上层盖顶盛开的双层莲瓣,中央伫立着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仿佛冲破了商周青铜世界的神秘威严。这反映了 ( ) 莲鹤方壶 A.郑国文化受其他国家的影响 B.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 C.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 D.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 3.西汉中期以后,皇家图书馆天禄阁33090卷图书中,藏有《六艺略》《诸子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等类图书。对这些书,西汉统治者一改秦代的“焚书”为“秘书”,并进行统一管理。这一做法旨在( ) A.促使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地位 B.融合儒法思想 C.顺应尊崇儒术的政治现实需要 D.改变统治思想 4.青庐源自匈奴、鲜卑等民族的“穹庐”(帐篷)。南北朝时期,北朝一些土族、贵族在举行婚礼时,常以“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这一现象说明 ( ) A.中原地区生产方式的变化 B.北朝封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C.华夏认同观念的不断强化 D.北方民族交融的进一步深化 5.20世纪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唐朝前期粟特人墓志和石刻等资料,仅洛阳地区迄今就已刊布有63方,墓主为康婆、安恕、安静、何盛、史玄策等,既有贵族、富商、僧侣,也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士。这些出土文物 ①成为探究唐代民族关系的实物史料 ②说明粟特社会阶层分布具有广泛性 ③反映了唐代政局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④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羁縻政策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6.有学者指出,宋代绘画多表现自己的主观和哲理,尤为注重气韵。宋代工艺也发生显著变化,如“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中无文瓷的流行,以及四川省德阳县出土银器中含有大量无文器物,体现了宋代工艺从唐代工艺的多彩装饰之美转变为清新简洁之美”。这表明 A.理学思想影响宋代审美取向 B.社会经济发展决定艺术风格 C.宋代艺术完全摒弃前代风格 D.宋代绘画与工艺缺乏创新性 7.明朝初年的国家财政征收以农产品为主要形式,财政收入主要征收农产品实物。到十六世纪中叶,农业税收和其他各项杂税杂役、盐业课税等都基本转为白银货币收入,使国家财政转为货币中心体制。国家财政体制的变化折射出明代 A.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B.传统财税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C.对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D.开启了地租货币化的历史进程 8.182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在给驻华代表的指令中写道:“我们必须维持我们在广州的地位,保护我们的贸易,并为我们的商人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准入--不仅是在广州,还应包括中国其他沿海口岸。如果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