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4299

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336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
  • cover
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历史 本练习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部分由第1页至第5页,第I部分由第6页至第8页。练习满分100分,练习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同时又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等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公布于世。周王此举旨在()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巩固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C.明确君臣间的尊卑等级关系 D.促进区域思想文化的交流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下列体现了该论断的是() A、世卿世禄制的确立提高了贵族地位 B.战争导致了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C.铁器牛耕使用推动了土地制度变革 D.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4.唐高祖沿用北周及隋传统,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唐太宗则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又不问门第,擢用寒门庶族,故“贞观一朝得人为盛”。这说明贞观年间() A.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B.国力已达到鼎盛阶段 C.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D.重文轻武、大兴文治 5.隋朝及唐前期,均田制所规定受田数量只是“应受田”。民户原有土地按田令重新登记,其不足限额部分是否补足,补充多少,会因时因地而定。这反映了均田制() A.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B.具有相对的公平性 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D.已遭破坏难以推行 6.下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记述 史实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慧远《沙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唐代惠能《坛经》 A.冲击了儒学地位 B.呈现本土化 C.受到理学的批判 D.日趋职能化 7.宋太祖将兵书列为禁书,不许校勘,不许刊行。到仁宗时,朝廷准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编校,后来又校理前代《孙子》等7部兵书,将其定为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这反映出宋代时期() A.边防压力逐渐增大 B.崇文抑武不断加强 C.官僚队伍日益膨胀 D.科举选拔功能转变 8.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一划分方式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9.据史书记载,宋元之际棉花种植已在闽、粤、川等地区出现。元代政府出版了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代太祖曾下诏要求“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加倍”。这表明我国古代() A.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发展 B.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D.棉纺织地位超过农业 10.有学者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说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明清 () A.设立内阁以备顾问 B.废除丞相以加强专制 C.军机处行政效率高 D.实行密折制强化皇权 11.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必须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