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八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两处墓葬群,甲区墓葬排列规整,多为小型墓,随葬品仅陶罐、石斧;乙区墓葬规模宏大,有木椁,随葬玉钺、精美黑陶及20余件猪下颌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社会等级差异 B.阶级矛盾尖锐 C.氏族制度瓦解 D.礼制趋于成熟 【答案】A 【解析】在龙山文化时期,墓葬差异明显,甲区墓葬排列规整、规模小且随葬品简单如陶罐和石斧,反映的是普通民众身份,乙区墓葬宏大、有木椁和珍贵随葬品如玉钺、精美黑陶及大量猪下颌骨,象征权力与财富,体现社会分层和等级制度,故选A项;材料仅呈现墓葬差异,未涉冲突对抗,不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仅从墓葬差异无法充分表明氏族制度瓦解,排除C项;龙山文化墓葬的差异反映等级萌芽,但非系统化的礼制体系,排除D项。 2.吕思勉指出:“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这主要强调( ) A.观念认同推动大一统局面建立 B.秦朝实现统一的伟大功绩 C.兼并战争是实现统一必然路径 D.华夏政权才具备统一实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这为秦朝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这体现了同源共祖的观念对大一统局面的推动作用,所以材料强调了观念认同推动大一统局面建立,故选A项;“秦朝实现统一的伟大功绩”指的是秦朝统一的意义,而材料强调同源共祖的观念是秦朝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能够为秦朝的统一创造条件,但材料中强调观念认同对秦朝统一的作用,不仅仅是战争,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是华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观念认同,而“华夏政权才具备统一实力”强调的是华夏政权本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实力,排除D项。 3.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籍制度,延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政策,并通过户籍详细登记百姓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人口及财产等信息,以此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依据。这一举措意在( ) A.保障国家的财政与兵源 B.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C.促进各地人口自由流动 D.强化对地方豪强的依赖 【答案】A 【解析】秦朝推行户籍制度,登记百姓信息作为赋税、徭役和兵役依据,直接服务于国家治理,延续商鞅变法“倍其赋”的政策,旨在增加户数以扩大税基和兵源,从而巩固中央集权,保障财政收支与军事力量,故选A项;户籍制度侧重人口控制,而非经济的均衡,秦朝统一后并未实施区域平衡的措施,排除B项;户籍制度固定民户于籍贯地,便于征发劳役和兵役,通过限制流动以维持统治秩序,所以不会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家对百姓管理,未涉及地方豪强,排除D项。 4.《汉书》载,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初年,则“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显著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休养生息政策的成效 B.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 C.国家控制经济的强化 D.对外战争胜利的收益 【答案】A 【解析】汉初经济凋敝,天子将相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年则钱粮充盈,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汉初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鼓励农耕等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步恢复,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出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的景象,故选A项;农业生产技术如铁犁牛耕在汉代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