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4587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等部分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7359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期中,答案,图片,试题,历史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据材料中的“距今12万至1.3万年”“石制品”“刮削器、尖状器等”可推断,该遗址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已经学会用火,故选B项;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饲养家畜都是在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掌握的技术,故排除A、C、D三项。 2.A【解析】材料中,夏朝对周边部族主要通过“会”召集首领,方式较为松散;而商代对臣服的 部落、部族首领赐予侯、伯等封号,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名分和隶属关系。这种从松散召集到明 确赐予封号的变化,体现了商代地方治理方式的创新,故选A项;材料仅对比了夏、商对直接 统治区域和周边部族的管理方式,未提及“疆域范围明显扩大”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 中并未涉及“血缘纽带”的内容(如宗族关系、同姓分封等),无法推断出血缘纽带作用被削弱, 故排除C项;分封制度的成熟是在西周时期,商代的“侯、伯”封号虽有分封雏形,但尚未形成 系统的分封制度,故排除D项。 3.C【解析】三家分晋是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崛 起,他们要求打破旧的政治秩序,故选C项;这一事件是周王室权威衰落的表现之一,但不是 周王室权威“开始”遭到挑战的反映,故排除A项;三家分晋标志着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 坏,但并没有彻底瓦解,此后宗法分封制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故排除B项;诸侯国间战争规 模扩大不是三家分晋直接反映的内容,故排除D项。 4.D【解析】秦始皇通过迁移削弱地方贵族和富商的势力,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直接强化了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迁移富商至边远地区,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开发,而非加剧地方 经济失衡,故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故排除B项;迁移后的富商 仍可继续从事商业活动,并未阻碍商业正常发展,故排除C项。 5.A【解析】史料中“置郡”属行政管辖,“徙民”是人口填充,“屯田”是经济开发与治理,三者共 同体现了政府通过多种手段来强化对西北地区的治理,故选A项;表中史料仅涉及行政设 置、户口数据和屯田制度,未提及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水平或“塞外江南”的特征,故排除B 项;史料体现的是行政、移民和屯田等非军事手段,未涉及“军事征服”相关内容,故排除C 项;表中史料未涉及诸侯国割据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 6.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药学经典”“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两千多年的用药实践”等 信息可知,该著作是药物学专著且成书于汉代,两千多年的用药实践说明其成书早于后世医 学著作,且奠定中药学基础,这与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相符,故选B项;《黄帝内 经》以医学理论为主,并非专门的药物学著作,故排除A项;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是临 床实用百科全书,侧重临床实践指导,而非中药学基础教科书,故排除C项;《伤寒杂病论》是 中医临床诊疗的经典,而非中药学专门教科书,故排除D项。 7.D【解析】孝文帝强推说汉语、穿汉服等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故选D项; 这些举措聚焦的是文化汉化,而非中央集权,故排除A项;孝文帝的这些举措出现在北魏统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5.据表1可知,西汉时 高一历史试卷 表1 史料 史料出处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公元前111年)秋…乃分武成、酒泉地置张校、散煌那,徙民以实之 (汉书·武帝纪) 注意事项: 张技那,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县十:解 (汉书·地理志》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得,昭武,别开,氏池,及兰,日勒,新,番和,居延,显关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议文帝募民耕塞下,已有屯田之说,武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