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20题,共4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这一记载反映出秦朝 A.重视官吏道德素养考核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选官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D.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善 2.《吕氏春秋》中“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齐民要术》提出“顺天时,量地利”的农业原则,并警告“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这些记载重在强调古代农业 A.追求精耕细作以提高粮食产量 B.传统经营模式发生改变 C.重视水利系统以抵御自然灾害 D.生态农业观念已经萌发 3.唐朝集体宰相制取代了汉朝领袖宰相制,然而三省之间常有政见冲突和推诿。贞观年间设立的政事堂把三省连为一体,成为唐朝最高决策机构,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讨论并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然后奏闻画敕。这一举措 A.体现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 B.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D.有效制约了皇权专制 4.宋神宗熙丰之际,政府年财政净收入比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高出25%;且工商业税超过了农业税和青苗钱的总和。据测算,熙丰之际民众平均税收负担约为12%,个体小农的税负普遍低于10%。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 B.冗官、冗兵局面的缓和 C.王安石变法的经济举措 D.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5.明清之际朝代更迭,归乡知识精英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在探寻实现儒者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归隐并非唯一出路。故国渐行渐远,知识精英们目睹乡村的凋敝,重新燃起救世的理想,乡村成为他们实现儒者理想的试验场。这说明知识精英 A.归隐乡村逃避朝代更迭的动荡 B.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C.依赖朝廷的支持推进乡村治理 D.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6.下图展现的是某战争形势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战争 A.战场上海战陆战中国均失败 B.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C.签条约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D.战后清政府强化对台湾管辖 7.自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大卖后,不少社会团体觉得“新青年”是一块好招牌,于是乎基督教青年会标榜“改造新青年”,佛化青年会发行了《新佛化》旬刊,甚至一家戏剧社团编写的戏剧因名为《新青年》而大受追捧。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科学已被广为接受 B.五四运动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文明开化成为社会风尚 D.民众对新文化理解存在差异 8.下图为1933年《红色中华》刊登的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B.全面抗战得到群众拥护 C.红军长征需动员农民 D.农村土地革命卓有成效 9.1964年8月,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讨论“三线”建设问题的会议,会上强调,“三线”建设必须紧急推进,要在偏远山区建设备战基地,要将“三线”区域成功建设为能够适应战争需要的战略大后方。这反映了三线建设旨在 A.奠定工业化发展基础 B.增强国家的国防能力 C.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 D.改善国民经济的布局 10.20世纪80年代,江苏张家港某村办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