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二 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二”中的核心内容,以“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为情境主题,聚焦于20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歌曲与时代旋律。教材选取了《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等经典作品,结合其创作背景、历史事件与社会影响,展现音乐如何承载民族精神、唤醒集体记忆、凝聚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意义与情感力量,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与节奏感;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演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创造力,落实“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对音乐有强烈兴趣,但对历史背景理解较浅,容易将歌曲仅视为“好听”或“流行”。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对“爱国”“民族”等抽象概念反应冷淡。因此,教学应以“故事化讲述”“情境沉浸”“角色代入”为主,通过“抗战小战士”“抗洪志愿者”等身份设定,激发情感共鸣;借助“分组演唱”“节奏游戏”等形式,降低参与门槛,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实效性。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准确辨别《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三首歌曲的风格特征与情绪基调。 2. 能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传递的庄严、激昂、深情等情感色彩,形成初步的审美判断。 艺术表现 1. 能用自然、有力的声音完整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前四句,掌握强弱拍节奏规律。 2. 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段简单的合唱或轮唱表演,体现音准与节奏协调能力。 创意实践 1. 能根据歌曲主题设计一幅“音乐风云图”,用图形符号表达音乐情绪变化。 2. 能在原有旋律基础上进行简单改编(如加入拍手、跺脚等动作),展现个性化表达。 文化理解 1. 能简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激励全国民众奋起抵抗。 2. 能结合时代背景说出一首歌曲如何反映人民心声与国家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义勇军进行曲》的基本旋律与节奏结构,能准确演唱前四句。 2. 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意义与情感内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难点 1. 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唱”,实现从“听觉体验”到“身体表达”的跃迁。 2. 帮助学生跨越“历史距离感”,在情感上真正“走进”那段烽火岁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音频文件、歌词卡片、节奏打击器、任务卡、彩笔、画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战火中的歌声———谁在喊‘起来’?” 【5分钟】 一、情境导入:战火中的歌声———谁在喊‘起来’?” (一)、教师手持一张泛黄的旧报纸,缓缓走进教室 1. 教师身穿民国时期学生装,手持一份手绘“战报”,用沉重而坚定的声音说:“同学们,我是‘红色记忆馆’的守灯人。今天,我要带你们穿越回1935年———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2. 教师展示报纸标题:“《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发表!全国热血青年齐声高唱!” 3.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吗?它为什么能在那个年代响彻中华大地?” 4. 学生回答:“是国歌!”“是抗战歌曲!” 5. 教师追问:“如果你们是当年的学生,听到这声音,会有什么反应?” 6. 学生回答:“我会站起来!”“我会跟着唱!” 7. 教师揭示课题:“对!这正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力量!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聆听那场时代的呐喊。” 8. 教师展示黑板上的大字标题:“第三单元 学习项目二 ——— 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 9. 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战地宣传员’,要向全班同学介绍这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