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0116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如何成为最佳辩手”主题活动《孟子三章》大单元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1670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如何,单元,孟子三章,主题活动,辩手,最佳
  • cover
(课件网)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如何成为最佳辩手”主题学习活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单元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 1. 了解主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 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路。 3. 反复诵读文章,体会说理特点。 重点 难点 小刘同学热爱辩论,最近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辩论赛,想要获得“最佳辩手”的称号,向大家请教如何成为最佳辩手。 老师知道孟子是位闻名天下的雄辩家,他善用雄辩艺术向君主们推行仁政主张,推荐大家以《<孟子>三章》作为参考依据,从孟子身上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辩手。 核心情境 建议课时:2课时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读文,明观点 析文,品思路 探文,观手法 录 目 学习资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三章 观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要想知道如何才能成为最佳辩手,最先琢磨的应该是辩手的观点。 阅读三篇文章,说说孟子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策略1 三篇文章中孟子观点十分明确,从政治主张到个人修养再到忧患意识,孟子提出的观点不仅有针对性而且十分正确,其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这样的观点往往更能激发人们的共鸣,这是成为“最佳辩手”的关键,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策略”之一。 观点明确 论述思路体现的是辩手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要想成为像孟子一样的最佳辩手,还要学习孟子论辩时的论证思路。 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论证思路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 论证 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 守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地利) 攻方:环而攻之(包含“天时”的条件) 结果:(攻方)不胜 守方失利 守方:城非不高、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地利) 攻方:人和 结果:(守方)委而去之 战争需要人和 否定“疆界”“山溪”“兵革” 治国需要人和 得道多助→顺 失道寡助→畔 施行仁政才能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富贵不能淫》 第一步:摆出对方观点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第二步:批驳对方观点(破)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用反问明确表明反对景春的观点 丈夫……妾妇之道也 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第三步:提出自己论点并论证(立) 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 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类比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个人 人才在艰苦环境中造就 从正面论证个人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客观条件 从反面论证国家无忧患易灭亡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主观条件 国家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这三篇文章的思路有何异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进行论证(为什么)———给出措施(怎么做) 摆出对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提出自己论点并进行论证 列举事例,得出结论———进一步论证———总结出中心论点 不同点:各文章呈现出的具体的论证思路不同 相同点: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策略2 从孟子这三篇文章来看,孟子的论辩均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进而得出结论,使论辩更具说服力,使人无可辩驳、无从辩驳、深感信服。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