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20 狼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积薪(xīn) 屠大窘(jiǒng) 狼亦黠矣(xié) B. 假寐(mèi) 目似瞑(míng) 缀行甚远(chuò) C. 少时(shǎo) 意暇甚(xiá) 眈眈相向(dān) D. 苫蔽(zhān) 露尻尾(kāo) 意将隧入(suì) 2. 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目似瞑 死不瞑目 B. 顾野有麦场 三顾茅庐 C. 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D. 乃悟前狼假寐 梦寐以求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狼径去 B.止增笑耳 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顾野有麦场 5.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志” 是记述的意思, “异” 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 《狼》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 《狼》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 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二、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古文悦读”社团邀请小语和小文去参加“读'志’”之文,悟'异’之理”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6. 在疏通文意时,小语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请你帮助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一狼仍从( ) 弛担持刀( ) 7. 以下是小语通读全文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和杀狼的全过程,结尾揭示全文的中心和作者的态度。 B.本文刻画了屠户由最初妥协退让走向当机立断、勇敢机智的丰满形象,耐人寻味。 C. “投以骨” 和 “复投之” 表现出屠户对狼抱有幻想,从而正面写出了狼的贪婪。 D. 本文启示我们;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8. 《聊斋志异》中的“志异”就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作者把故事当成奇事逸闻来写,主要突出故事之“奇”。小语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中狼的“奇”表现在何处 _____ _____ 9.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 10. 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故事后,小文同学觉得自己对屠户杀狼之后的心理表现得不够细腻和充实,请你为他修改一下。 小文的改写片段:屠户于是明白了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是为了迷惑敌人。 你的修改:_____。 11. 文中的屠户和狼分别有着怎样的特征 _____ 12.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 三、类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