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迷娘(之一)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迷娘(之一)》作者及创作背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歌德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浮士德》 B.诗歌节选自《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迷娘是作品中的核心女性形象 C.创作于18世纪末,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狂热追求 D.作为叙事诗,诗歌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迷娘的悲惨人生经历 2.下列语句中,与《迷娘(之一)》“故乡眷恋”主题最契合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下列对《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柠檬花开”点明故乡的地域特征,画面清新动人 B.开篇设问,引发读者共鸣,奠定全诗的思念基调 C.“你知道吗”采用对话口吻,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D.仅交代故乡的景物,未蕴含迷娘的情感寄托 4.下列对《迷娘(之一)》艺术特色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散文化语言为主,缺乏诗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B.运用反复手法,如“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往”强化情感 C.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客观真实地描绘故乡风貌 D.情感表达直白奔放,未采用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 5.下列对《迷娘(之一)》中“故乡”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仅指迷娘出生的具体地域,是地理意义上的家乡 B.象征着温暖、安宁与归属感,是精神层面的港湾 C.代表着迷娘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忆与留恋 D.暗示着迷娘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不确定 6.下列对《迷娘(之一)》情感内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心情感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眷恋 B.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C.流露出自卑与怯懦,缺乏反抗精神 D.寄托着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期盼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迷娘(之一)》是德国文学巨匠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的抒情诗,节选自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歌德作为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关注与探索,《迷娘(之一)》便是通过女性形象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人类共通的精神诉求。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理性”“自由”“人性”成为时代的核心命题,但同时,社会动荡与个体漂泊也成为普遍的生存状态。《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以青年威廉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迷娘则是这部作品中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迷娘本是意大利人,幼年时经历家庭变故,辗转漂泊至德国,沦为艺人,她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与孤独,而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成为她情感世界的核心。 歌德在塑造迷娘这一形象时,并未将其局限于“漂泊者”的单一身份,而是通过她的诗歌,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迷娘的歌声不仅是对故乡的呼唤,更是对人性尊严、情感归属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柠檬花开的地方”“蓝天”“桃金娘”等意象,并非单纯的地理景物,而是迷娘在苦难中构建的精神家园,是她对抗漂泊与孤独的精神力量。这种将个体情感与人类共通诉求相结合的写法,让迷娘的形象超越了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共鸣。 《迷娘(之一)》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抒情方式上。歌德打破了传统抒情诗的刻板格式,采用对话式的开篇、反复的咏叹与鲜明的意象组合,让诗歌既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又充满了音乐美感。“你知道吗”的设问,如同与知己倾诉,亲切而真挚;“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往”的反复,强化了情感的浓度,将思念与期盼推向高潮。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既含蓄深沉,又富有感染力,成为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当代社会,“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