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整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位置与运动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通过摆小正方体理解物体从不同角度对应关系,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 3.识别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判断轴对称图形。 4.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程计算),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与分析习惯。 【教学重点】 长度单位的换算,画出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教学难点】 1.空间想象与图形摆放对应关系。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问答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一、情境导入 京沪高铁全长1318千米,若列车每小时行驶280千米,4小时能到达吗? 学生初步估算,引出长度单位与实际问题应用的复习主题。 二、回顾整理 1.长度单位与进率。 复习长度单位: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举例说明:课桌高约1米。 铅笔长约15厘米。 指甲厚约1毫米。 2.观察物体。 活动要求:用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出物体。 要求:(1)从前面和上面看均为。 (2)从右面看到的是。 学生操作: 小组合作摆小正方体,画视图,教师指导空间对应关系。(摆出的组合体为) 3.平移、旋转与对称现象。 引导回顾。 想一想,平移、旋转各是怎样的运动?它们有什么不同?能用你的方式告诉大家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明各自特点)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举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学生交流) 师小结:一个图形如果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它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活实例: 平移:电梯上下运动。 旋转:风车、钟表指针转动。 对称:蝴蝶翅膀。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与应用”第14题(单位换算与比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6900米7千米 300毫米3米 4400米4千米 2.完成教材“练习与应用”第15题(高铁问题计算)。 总路程:340×4=1360(km) 1360>1318 4小时能到达。 3.展示教材“练习与应用”第18题消防安全标志。 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前4个图均为轴对称图形,第5个图不是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 单位换算: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观察物体: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图形可能不同,需结合空间想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 五、作业布置 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位置与运动 1.长度单位进率 2.观察物体 前面和上面: 右面: 组合体: 3.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圆、正方形。 本节复习课通过实物操作增强空间感,结合生活实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轴对称图形判断与实际标志结合,深化应用意识。部分学生对千米与米的换算不熟练,需加强针对性练习。在观察物体时,学生难以抽象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需耐心指导训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