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8813

7.1 认识统计表 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73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认识,统计表,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9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的过程,学会用单式统计表整理数据,理解“合计”的含义,并会计算“合计” 2.根据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在小组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与精神。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单式统计表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会计算“合计” 教学难点: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调查表。 教学过程: 引入,明确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教师:学校为了更好地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活动,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喜欢的文艺活动情况。学校想在咱们班先做一个初步的调查,大家愿意配合吗 教师:都有哪些文艺活动呢 我们先一起看一看,有唱歌、跳舞、演奏朗诵、戏曲、其他(教师边贴边请同学们读出来)。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明确调查的目的,为体会统计的价值埋下伏笔。 (二)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更快地进行调查呢 请小组先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展开全班交流。 学生1:我们可以举手表示自己的喜好,然后由一位同学进行计数。 学生2:我们将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纸上,然后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3:我们也可以每人发一张选票,再做6个投票箱,喜欢哪项文艺活动就往哪个箱里投。 教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可以结合这项调查选择一个最简单可行的调查方法。大家还可以再发表一下意见。 学生:我们认为第一位同学说的最简单可行。教师:那么我们就按照第一种策略进行调查,先邀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协助调查计数,另一位同学负责将统计的数量记录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2.整理数据,明确“合计”的含义并计算出“合计” 教师:现在我们将统计的结果进行补充、完善、整理,画一个统计表 (如下)。 教师:怎样确定刚才我们的统计数量是正确的呢 学生:我们可以把最喜欢的各项文艺活动的人数加在一起,算出总人数。看看计算出的和与咱们班的总人数是不是相等。如果相等,就说明我们刚才的 计数是正确的。教师:好,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算一算。学生:9+6+7+5+3+2=32(人),和我们班的人数正好相等,说明我们的统计数量是正确的。 教师:那么我们算出的喜欢各项文艺活动的总人数“32”在统计中称为“合计”。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合计放在统计项目的左侧或右侧。我们一起把统计 表补充完整吧。 教师:什么是“合计" 怎样求合计”呢 学生:合计就是各个项目之和。这里的合计是指最喜欢的各项文艺活动的总人数,求合计时只需把各项的数量加在一起。3: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和推断。教师:那么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你是校长,你打算怎样设计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1: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咱们班的32人中喜欢唱歌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演奏和跳舞。如果我是校长,可以考虑开设这3门课程。 学生2:我认为不能单纯根据咱们一个班的情况进行决策,应该统计出全校的情况再进行决策。 学生3:我同意你的建议,不过调查全校所有同学的喜好有些麻烦,我觉得可以从每个年级选取一个班进行调查,这样既考虑了整体情况,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特别有道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数据较少我们通常会调查全部的数据,这样会便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但如果数据较多我们也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数据做代表。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一次统计的全过程。我们都经历了哪几步 每一步都要注意什么 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3个问题,并进行总结, 教师:统计大致分3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在今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