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劳动最美丽———混合运算》教案 (共2课时) 项目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与加减法) 第二课时: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运算能力:结合劳动情境理解不含括号的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此类算式。 2.模型意识:从劳动场景中提炼数学问题,建立混合运算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推理意识:通过观察、对比、交流,推理出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4. 应用意识: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劳动相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劳动素养:在情境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1. 运算能力: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准确计算。 2. 推理意识:通过具体情境对比,推理出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发展逻辑思维。 3. 模型意识:结合劳动情境构建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模型,提升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列式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5. 劳动素养:在解决劳动相关问题中,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能结合情境解释运算顺序的意义。 1. 教学重点: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校园大扫除”“果园摘苹果”等劳动情境图片、例题动画、练习题)、实物投影仪、作业纸。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练习本、铅笔。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食堂买菜”“手工制作”等劳动情境、对比例题、闯关练习题)、小括号卡片、实物投影仪、作业纸。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融入劳动教育)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咱们校园里的苹果熟了,学校组织大家去果园帮忙摘苹果,大家开心吗?(课件出示果园摘苹果的劳动情境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小明摘了3筐苹果,每筐有12个。 生2:小红摘了15个苹果。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小明和小红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之前学过的知识,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形式来解决它,这就是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以“果园摘苹果”的劳动情境导入,既贴合“劳动最美丽”的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为后续学习铺垫。 2. 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2.1 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师:要计算小明和小红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出小明摘了多少个苹果,再把小明摘的和小红摘的加起来。 师:非常棒!那小明摘的苹果数量怎么计算呢? 生:小明摘了3筐,每筐12个,所以是12×3=36(个)。 师:然后再算一共多少个,就是36+15=51(个)。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大家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展示: 生1:12×3+15 生2:15+12×3 师:这两个算式都对吗?大家思考一下,它们表示的意思和我们分步计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的,都是先算12×3,再算加15。 2.2 探究运算顺序 师:那这两个综合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是先算加法还是先算乘法?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后汇报: 组1:我们认为应该先算乘法。因为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