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5813

上海市嘉定区七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1536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上海市,语文,答案,图片,试题,期中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 九年级期中检测卷 参考答案 文言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4:略【每题2分】 5. 春蚕到死丝方尽(2分),蜡炬成灰泪始干(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 5.宋代 范仲淹(2分) 6.B(2分) 7.C(2分) 8. (1)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2) 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2分) 9.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0. (1) 他身穿狐裘,不觉得寒冷,便随口说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显示出他对民众疾苦的漠视。(2分)他的“笑”是一种自嘲,也表明他意识到自己的话有失偏颇。(1分) (2)甲文: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齐景公起初只关心自己是否寒冷,缺乏这种忧民意识,这是不符合范仲淹思想的。(1分) 丙文:孟子强调“乐以天下,忧以天下”。(2分)齐景公后来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下令救济饥寒的百姓,体现了他能够忧民之忧,这与孟子的思想是一致的。(1分) 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7分) 11.C(3分) 12.① 要有执着的信念和超脱的心态。(2分) ② 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毅力恒心。(2分) ③ 要潜心修为,不断提升自我能力。(2分) 13. B(1分) 理由:该文字讨论了心态浮躁、被名利所困的人无法坐冷板凳,这与第③段强调的“执着信念、超脱心态”形成对比,也为第④段关于“毅力恒心”的论述提供反面论证,放在③和④之间最合理。(3分) 14. 示例: 同学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学会坐“冷板凳”。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只有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己,最终收获成功。(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15.A(3分) 解析:A.“突出了他生活的清苦”错。结合第(1)段“那位脑门前秃,身子瘦若芦苇秆……他说,我也属虎,却无虎性”可知,老先生朴素的穿着与下文他对学生的引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的教导有方。小说中对卢教授的描写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生活清苦,而是通过他的外貌和行为,展现了他不拘小节、幽默风趣的一面,以及他对学生的宽容和鼓励。 16.加点的词“瞥”和“凝视”形成鲜明对比(1分),展现了老金在紧张情况下的快速一瞥和卢教授深邃的目光。(1分)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也突出了老金内心的紧张和卢教授的沉着冷静。(1分) 17.内容上:通过对话交代卢教授讲课“精彩生动”,侧面烘托出卢教授的教学水平高,为后文 “我”虽打瞌睡仍对课程有印象做铺垫;(2分) 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我”上课打瞌睡被教授“惩罚”的核心情节,推动故事发展;(1分) 效果上:以闲聊式对话开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与亲切感。(1分) 18.这句话体现了老金对卢教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1分)卢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老金指 导 ,更在做人原则上给予他正面影响。(1分)他的教学方式充满智慧,能够在处罚学生的 同时激发其自我反省和学习的动力,这种教育方法让老金受益匪浅,从而由衷地称赞卢教授 为“好先生”。(1分) 19、情节角度:指出“打瞌睡”是核心事件,串联全文情节(1分) 人物角度:说明标题围绕“打瞌睡”展现了卢教授的形象或“我”的成长(1分) 效果角度:分析标题贴近生活、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1分) 主旨角度:点明标题以小事件承载教育/师生情主旨的妙处(1分) 语言表达:表述清晰、逻辑连贯(1分) 示例: 情节上:“打瞌睡”是故事的核心事件(“我”上课打瞌睡→被教授惩罚→因诚实与积累得到鼓励),串联起全文情节; 人物上:围绕“打瞌睡”的经历,展现了卢教授的教育智慧与人格魅力,也体现了“我”的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