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3497

第7课 第2课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案(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3

日期:2025-11-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615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编版,政治部,思想,高中,解析
    第2课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3.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知识点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重要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必要性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内法规体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吗? 提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构成。 知识点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原则 原因或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 提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 提示:×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提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  ) 提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提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一总目标,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我国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 提示:×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的是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而不是我国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议题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二十大强调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