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3499

第8课 第1课时 法治国家 学案(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3

日期:2025-11-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840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8课,1课时,法治,国家,学案,解析
    第1课时 法治国家 1.明确法治国家的内涵。2.熟悉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3.列举具体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知识点一 法治国家的内涵 1.法治国家的含义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法治国家的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坚持良法之治 一方面,良法应 ;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善、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 加以保障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什么样的法律才可以称为“良法”? 知识点二 建设法治国家 1.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 ②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 2.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 ,实现长治久安。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问题。这种观点正确吗? 1.建设法治中国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与公民无关。(  ) 2.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 3.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成文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 4.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基本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  ) 5.建设法治国家,法律的实施比制定更重要。(  ) 6.维护宪法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 议题一 法治国家的内涵 2025年6月7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宣传座谈会在京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法治建设的基本遵循和价值追求。关于依法执政理念,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关于法治的价值,强调树立法治信仰,提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以法治凝聚共识,让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关于法律实施,要求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保证宪法和法律的遵守和执行。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问题探究] (1)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2)结合情景,运用“法治国家的内涵”的知识,探究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启示。 (3)有人认为,法治国家就是用法律治理的国家,所以有法的国家就是法治国家。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