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全民守法 1.明确全民守法的内涵。2.理解全民守法对于依法治国的意义。3.运用具体事例,阐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含义 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 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全民守法的原因和要求 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要求 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③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 怎么理解“绝对的自由和权利是不存在的,自由和权利是相对的”? 知识点二 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 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 、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人信“访”而不信“法”? 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 2.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 ) 3.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持把公正司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 4.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维权,必要时可以诉诸暴力。( ) 5.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允许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 ) 6.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 ) 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法律,是人们维护权利、解决问题、表达诉求的有效制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民告官”案件也不断增多,但是在维权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有违法治精神的非法治文化现象,公民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必须首先要以尊法守法为前提。 [问题探究] (1)什么是全民守法?为什么要推动全民守法? (2)结合情景,探究全民守法对公民的要求。 (3)有同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政府最有权威。推进全民守法要引导全民自觉用法,但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靠政府。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③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3)此观点不正确。推进全民守法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关于全民守法的常见误区 (1)割裂义务、权利与权益 全民守法不仅意味着依法行使权利,还意味着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守法”不等于“不违法” 法律规范有三种类型: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其中,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的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