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第41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评价 初三语文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第一部分 (1~2题14分) 立冬悄至,燕赵大地褪去秋的绚烂,渐显冬的清寂。为导同学们感知节气文化、提高语 文素养,学校特举办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1春华班组织“观察·冬意渐浓”实践任务,有同学写了下面文字,请完成相关任务。(6分) 秋去冬来,田垄问的作物早已收割完毕,虽无硕果累累的繁盛,却藏着来年的期许。远处 的两山在寒风中愈发(cngj】ng) 轮廓清晰地印在灰蓝的天兼上。北风虽然带 来了寒意,却也让校园的银杏叶铺成了金色小径,薄雾轻笼了採场边的法桐,叶片上疑了细碎 的霜花。不必为秋的落幕而(jǔsàng) ,冬日的沉淀正是为了春日的萌发,这是 自然的节律。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盛受到了传统节气的独特。在活动中记录了立冬的景物、 习俗和感悟,书写了生动的立冬诗篇。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cang jing) ②(jǔsang) (2)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硕果累累( )②萌发( (3)根据语境,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提出修改蔗见。(2分) 2秋实班开展“探索·节气内涵”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8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 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道产政 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严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 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千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 测日影法来诡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 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 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橘仲 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阅读材料,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 由。(2分) 初三语文第1页,共8页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