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6139

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0425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统编,社会,制度,国家,必修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 1.大变革 生产力 商鞅变法 井田制 世卿世禄 贵族特权 2.俸禄制 迁都洛阳 3.官僚机构 4.一条鞭法 知识点二 1.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启蒙 2.振兴商务 知识点三 1.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论十大关系 2.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 治理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 治理体系 三权 公有制 市场经济 一带一路 【素养落实·师生互动】 探究主题一 [提示]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思想: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 探究主题二 [提示] 看法:司马光贬低商鞅变法的成效,认为其激化了社会矛盾,但肯定商鞅注重诚信的品质。原因: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对改革有偏见;司马光治史目的是从历史兴衰成败中提取治国经验,劝勉帝王以诚信治国。 探究主题三 [提示] 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表现: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课堂小结·典题试练】 1.A [解析] 据本题材料“他命令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各族官员,在朝中一律用汉语、着汉服。他也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迁都洛阳、将鲜卑姓改为汉姓、规定朝中统一说汉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等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国家实力,A项正确;北魏统治区域大多为北方,排除B项;南北朝对峙局面出现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排除C项;当时北方已经统一,D项说法错误,排除。 2.D [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强调“天不变,道亦不变”,南宋和明清统治者对王安石评价较低,而进入近代以后,面对列强侵略,变法图强成为社会的强音,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于正面,反映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项正确;历史评价是有一定的标准与原则的,排除A项;史学方法影响历史观点,但并非决定历史观点,排除B项;历史评价是否客观与时代远近没有必然关系,因此“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一说错误,排除C项。 3.C [解析] 1911年处于清末新政时期,这一时期清政府通过编练新军,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因此“一支小小的外国军队能够在中国登陆,并且夺取任何重要目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C正确;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898年至1900年,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中国防卫能力的提升,而非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4.A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重点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关系,A项正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排除D项。 5.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共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③符合题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  对历代变法和改革的评价;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