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复习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同学们,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说的是君子在登上高处时,必定会因所见之美而产生诗意,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受。当你登上高山之巅,触手可摘星辰之际,俯瞰云海翻涌之时,内心是否也曾涌起豪情壮志呢? 在本单元的古诗文中,作者采用了优美的语言描绘美景,更将自己的情感蕴藏于所描绘的山水之间。让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讨风景与情感的关系,化身小画家,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为文字配图,并在诵读与写作中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情境导入 郦道元 陶弘景 苏轼 吴均 掌握诵读技巧,准确把握课文用语、句式的特点,并运用到的自己写作中。 3 依据本单元课文写景文字,完成图文创作与说明。 2 研读课文,深入理解自然与人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情景关系的感悟能力。 1 通过复习八上第三单元,我们将达成哪些目标呢? 任务一:研读课文,感悟情景关系。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风景时常触动着人们的情思,而这种情思往往与风景有着相似之处。本单元的古诗文多有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在营造或雄奇壮丽、或灵秀多彩、或清静幽远的意境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世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美景,概括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活动1:品山水诗文,体古人情感。 活动1:品山水诗文,体古人情感。 文章题目 景色 情感 三峡 答谢中书书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独特的隐逸情怀和高洁志趣。 文章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声色俱备的方式,写出了三峡山的绵长、雄奇峻伟,还分别描绘了夏季江水的湍急,冬春山水的清新秀丽,以及秋天寂静、凄凉的四时之景。 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山川之景的秀丽壮美,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细腻刻画了绚丽多彩的层峦叠嶂,生动地呈现了晨昏景致的变幻之美。 活动1:品山水诗文,体古人情感。 文章题目 景色 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以及赏月的欣喜与悠闲豁达的人生态度。 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及渴望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 文章描写了深夜庭院月光的静谧之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文章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为读者展现了江水的湍急、清澈,山的高峻奇特、生机勃勃。 活动1:品山水诗文,体古人情感。 文章题目 景色 情感 唐诗五首 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彷徨、惆怅之情。 《野望》描绘了一副萧瑟静谧的田园秋景。 《黄鹤楼》勾勒出了晴日江岸的明丽画卷和傍晚江面的烟波浩渺。 抒发作者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使至塞上》呈现了边塞雄浑壮阔、苍劲而又孤寂的自然画卷。 表达了作者孤寂抑郁、慷慨悲壮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由远及近、由面到点,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图。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荆门一带由长江月色、江水、白云构成的壮阔、奇丽景色。 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请同学们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结合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谈谈风景怎样激发了人的情思,情思又怎样让风景“染”上了特有的色彩。并以“风景与心灵”为话题,组织一次讨论会,分享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活动2:分享山水情思感悟。 (一)景是情的物质载体,情需借景得以具象化表达:如王绩在《野望》一诗中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展现萧瑟的秋景,并由此寄寓诗人仕途失意的情思。漫山遍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