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政治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距今约8000年,考古人员在此处发现半地穴式居住遗迹、炭化粟与黍类作物遗存,以及石斧、骨铲等生产工具;同时清理出集中墓葬区,未发现明显随葬品数量或规格差异,遗址核心区域存在一处规整的氏族成员集会、商议集体事务的公共活动场地。在北福地遗址所处时期( ) ①人们已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 ②一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③人们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④石斧、骨铲等生产工具归私人所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左传·昭公七年》有载,“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反映出在我国奴隶社会(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主通过等级制度强化对奴隶的剥削 ③具有比原始社会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④奴隶主建立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维护其统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道,由于自然采集、获取天然产物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人类逐渐增长的生活所需,人工产品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进而导致了劳动的分工和产品的交换。这使得集体生产转变为个体生产,劳动者个体占有生产资料。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上述材料说明( ) ①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④私有制会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和灭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明朝施耐庵写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形态,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对这段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开始落后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必然会被消灭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④这一论述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在班级学习交流中,一位同学做了“原始社会———石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封建社会———铁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演说。他演说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产品如何分配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 D. 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社会形态更替存在差异性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并从中汲取营养。他要求,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之所以要重温学习《共产党宣言》,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