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0292

8.1 法治国家 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9360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法治,政治,必修,统编,思想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8.1法治国家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有何特征?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让我们进入本课学习! 2025年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了《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中国以较高的得分脱颖而出,排名第三,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1、在你生活的地区,你对当地警察有没有信心? 3、在过去的12个月,你有没有钱物被盗的经历? 2、在你生活的地区,夜晚单独行走你会不会担心? 4、在过去的12个月,你有没有被攻击或是被抢劫? 小调查 议题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议题一:什么是法治国家 议题设置 总议题:从法治国家角度分析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议题三: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 01 PART ONE 什么是法治国家 1.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法治国家的含义 2.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部? 4.国家宪法日是几月几号? 3.宪法具体规定了哪些内容 1.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部? 以国家根本大法为例,分析法治国家具有哪些特征? 1982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章构成,经历了四个月的全民大讨论,是一部充分发扬民主,凝聚集体智慧,反映民众意愿,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法律。 阅读材料,分析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与内容体现了法治国家的哪些特征? 2018年,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正式确立,监察机关从严管好监督执纪执法权力,确保国家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行使。 1988年,宪法规定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人民的土地权益受到法律保护;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民营企业越走越宽广;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突出明确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坚持良 法之治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尊重保障公民权利 法治国家的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首要内容、最高原则) (1)表现: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2)原因: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核心、统帅地位。 拓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母法) 普通法律(子法) 区别 主要 内容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全局性的问题 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 法律 效力 是制定普通法律的 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不得违宪,否则无效,应立即修改或废除。 (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 制定修 改程序 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全国人大制定或修改) 严格 联系 都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法治国家的特征 2.坚持良法之治 (1)原因: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2)表现: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新中国初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78年《宪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