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解构与建构 ———政治命题导向分析及教学建议 壹 贰 解构:选考政治命题导向分析 建构:二考冲刺复习教学建议 1.浙江省选考政治命题导向呈现的核心特征 (1)育人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无价值、不入题” 选取价值引领性的社会现实素材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现实问题,坚定四个自信,基本形成正确三观。 一、解构:选考政治命题导向分析 (2)素养立意与课程标准对标:一核四层四翼 ①依标命题: 怎么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这5次真题变化之一:减少死记硬背类题目,增加综合性、探究性试题。 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凭什么考?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说明解释类 分析论证类 解释原因、说明意义、阐释过程 论证必要性(必然性) 论证可能性(可行性) ②无任务不立题: 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解释与评价、预测与选择 通过真实情境任务(如模拟法律纠纷解决、撰写演讲稿等)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实践能力,强调学用结合。例如,24年6月试卷第29题要求学生对“公共外交”下定义,注重逻辑推理与规范表达。 (3)时代性与浙江特色结合:贴近现实与地方实践 无情境,不命题 ①时代主题聚焦:25年1月试题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如“新技术革命”“网络数据安全”“依法治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生活。2024年6月试卷还引入“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体现时代特色。 ②浙江元素隐性融入:通过“文化管家”等本土案例,增强试题的亲切感与地方认同感,同时体现浙江在经济改革、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4)创新测评场景与思维品质考查:推动深度学习 无思维,不成题 ①开放性与综合性增强:试卷通过优化结构(如增加综合题分值)和任务设计(如开放性设问),突出对学生思维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考查。例如,25年1月试卷要求学生参与学术研讨类话题讨论,“马做数学题”,强调逻辑推理与观点表达的深度。 ②真实情境任务设计:“综合探究”“探究与分享”等教材栏目成为试题的策源地。如24年6月综合题25题围绕“司法为民”开展探究,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归纳结论,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5)引导教学改革:推动“教考衔接” 命题坚持“稳中求进”原则,通过减少机械刷题、强化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考查,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引导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型。 新授课时与复习课时长比例与高考得分高低的关系; 模块间知识重复性问题的处理,从命题者、阅卷人角度思考 对教材,学生喜欢:必2-4-1-3;选2-3-1 对教材栏目,学生喜欢:阅读与思考、示例评析、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综合探究、专家点评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被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随后,孟某将公安机关告上法庭,最终败诉。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 ②本案要解决的是如何正确行使姓名权 ③子女的姓氏必须随父姓或随母姓 ④如不服法院判决可在十五天内上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素养立意” 2.选考命题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 从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从“以纲定考”到“教考衔接”的转变。 添加关键字 (1)选考政治改革的方向 目前选考改革的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