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案 教材分析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部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内容第一目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介绍农村基层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相关内容;第二目阐述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说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基层的具体表现。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尚不明确,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缺乏深刻的了解。通过前期的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与探究能力,初步具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但学习上习惯于接受,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 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深刻理解和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培养政治认同。 能够辨别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五项民主权利,领悟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培养科学精神。 通过主题演讲,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依法有序参与基层自治,行使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培养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阐释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难点:结合实例理解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今天我们来学习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保障着亿万基层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导入 在中国,有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她们总是身穿红马甲、手配红袖章,活跃在马路社区的大街小巷。疫情防控时,他们是战“疫”指挥员,挨家挨户为居民分发物资,消毒测温。夫妻吵架,邻里不和时,他们化身纠纷调解员,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化解一场场矛盾。当国家出台新规时,她们又摇身一变为宣传员,手拿小喇叭、怀抱宣传单,向居民传达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们是谁呢? 他们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居委会大妈。居委会大妈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了居委会的代名词。什么是居委会呢?居委会全称为居民委员会,它和村委会一样,都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毛细血管,是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村委会和居委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基层人民群众有哪些民主权利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感悟民主实践,探索中国基层自治的力量。 议题设置 本节课的总议题是:基层自治,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围绕总议题,设置了三个子议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如何作为?人民如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基层治理如何实现多元共治? 议题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如何作为? 居委会大妈从哪来呢?是居委会面向社会招聘过来的么?是政府单位直接任命的么?还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居委会与村委会不是行政单位,居委会主任不是事业编制,也不是政府官员。居委会成员由本居住地的村/居民民主选举产生,成员主要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每届任期五年。 居委会大妈平时都做啥?是不是和你想象中的一样,每天喝喝茶看看报,嗑嗑瓜子聊聊八卦,没事帮群众盖盖章、开开证明,过着神仙日子,是这样么?咱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 看了视频,我觉得大家应该对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份工作并不高大上,既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