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4116

15 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4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七年级,语文,2024,统编,2025-2026
  • cover
15* 梅岭三章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捷(jié)报 旌(shěng)旗 取义成仁(rén) B. 阎(yán)罗 艰(jiān)难 血雨腥(xīn)风 C. 诸(zū)君 悬(xuán)挂 人间遍种(zhòng) D. 烽(fēng)烟 创(chuàng)业 投身(shēn)革命 2.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 B. 血雨腥风应有涯(比喻) C. 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 D. 旌旗十万斩阎罗(夸张)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 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__捧起书来,你就会发现里面的风景_____! A. 高雅 平静 只有 美不胜收 B. 高贵 平静 只有 不胜枚举 C. 高贵 平和 只要 不胜枚举 D. 高雅 平和 只要 美不胜收 4.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的陈毅,为民族命运 “呐喊” 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B.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 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 “请笑纳” ,请人指点说 “请赐教” ,他人送已说 “请留步” ,中途离开说 “失陪”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 他虽然照样办, 却总是睡不着; 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 果然来了, 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D.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 “光明! 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6.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演讲大赛上, 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 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 中国历史上取义成仁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C.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D. 太史公遭受宫刑之耻, 为实现毕生梦想, 忍辱负重, 终于完成了震古烁今的《史记》。 7.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梅岭 章节 风烟 取义成人 B. 烽火 国门 悬涯 血雨腥风 C. 诸君 创业 阎岁 人间遍种 D. 投身 革命 牺牲 断头今日 二、课内品读 (一)阅读《梅岭三章》其一, 完成小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8. 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有何作用 _____ _____ 9. 请简要赏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 _____ _____ 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 (二)阅读下文, 完成各题。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1. “南国烽烟正十年”一句中“烽烟”指代什么 _____ 12. 请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这句诗的含义。 _____ 13.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4. 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 _____ 1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有误,“旌旗”中的“旌”读作“jīng”; B.有误,“血雨腥风”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