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1课时) 课题 3.1 《土地资源》 单元 三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开篇,承接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关联后续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内容,是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载体。在教材编写方面注重图文结合,注重地理工具的运用,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关注土地问题;课文还渗透人地协调观,强调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重要性,引导树立保护意识。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并分析其利弊,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学习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具备分析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初步能力(如地形、气候对土地分布的影响)。可能遇到的困难:一是区域差异成因分析,需结合地形、气候等多因素,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二是问题严重性感知,对人均耕地减少、土地荒漠化速度等数据的现实意义理解不深;三是保护措施的具体价值,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的作用缺乏直观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难点:地形、气候对土地类型分布的影响;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利用土地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守护中国饭碗,讲好中国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水稻的故事。 欣赏图片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稻之地【方法指引】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任务1:结合图文资料,推测水稻主要分布区域,请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方面说明理由?任务2:读图1,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找出适合种稻土地类型。根据图2、3分析土地资源的特征。任务3 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小结】①总量丰富,人均偏低。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②“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指的是: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沼泽、石山等。③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劣势:人均偏低,比例差异大。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人地的矛盾尤其突出。【学习活动二】稻之进【方法指引】根据视频资料提取信息。(4)任务4:以史为鉴,观看视频,中国种稻技术何以领先世界?【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针对耕地资源的劣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得出藏粮于计的结论,农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任务5:历史照进现实,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梯田,分析山区建梯田的合理性?【学习活动三】稻之退【方法指引】根据图文资料提取信息。(6)任务6:对比中国水稻产区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图,从历史的角度,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到今天市场上主要消费的东北大米,得出结论水稻分布有南退北进的趋势,提出问题黑龙江寒地种水稻,有何稻理?结合杭州和哈尔滨两个城市的气候类型、日照图及水稻生长的习性,分析1、与杭州相比黑龙江水稻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条件。2、寒地种稻,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是否考虑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什么 【学习活动四】稻之悟【学以致用】(7)观看世界粮食安全日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感悟小到一粒米,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