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4914

17 散文二篇 教案 共2课时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88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散文,二篇,教案,2课时
    第17课 散文二篇(第1课时) 1.理解《永久的生命》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理解《永久的生命》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材、PPT课件 新课导入 学校近期开展“生命的力量”主题活动,鼓励同学们从文学作品中探寻对生命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在文字里去感悟生命的真谛,为主题活动积累感悟与思考。 新知探究 一、基础知识 【活动内容】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更好地理解《永久的生命》中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丰富文学常识。 二、文本研读 (一)任务一:理思路,把握中心观点 【活动内容】 1.划分文章层次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巡视课堂,适时给予点拨。 待学生讨论得差不多后,邀请学生发言,然后总结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找中心句,梳理文意 让学生勾画出每段的中心句,然后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各段的中心句连成一段语意通顺、连贯的话。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逐段勾画出中心句。 思考各中心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将它们连接成一段话。 教师:观察学生勾画和关联词的使用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明确:过去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但人们不应为此感到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与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因为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让我们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3.分析情感态度,完善流程图 教师提出要求:“对于‘生命’,作者在文中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从第1-4段中分别圈画出能够表达其情感的关键词,完善流程图。”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1-4段内容,提示学生关注能体现情感的词语。 小组进行讨论,与同学们交流自己圈画的关键词,阐述选择的理由。 展示答案:“可怜→感动→感谢→赞美”,并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明每个关键词对应的情感依据。 追问:浏览课文,在相应段落勾画出作者“可怜”“感动”“感谢”“赞美”情感变化的依据,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共同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听取各小组的发现和见解。 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并补充自己的看法。 总结明确:“这些句子富有哲理,饱含感情。”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层次,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永久的生命》的行文脉络。让学生明确文章先谈生命易逝,再论生命永久,最后联系现实高唱生命凯歌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奠定基础。 (二)任务二:品语言,领悟生命哲理 请大家结合课文旁批,小组内围绕阅读时较难理解的观点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作者阐释观点和表现哲理的方法,再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 1.结合旁批,讨论较难理解的观点。 教师先让各小组先内部交流课前提出的2-3个初读疑问,筛选出小组内普遍认为较难理解、与文章核心观点相关的2-3个共性疑问,作为小组讨论的核心话题。 然后参与各小组的讨论,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如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物象、比喻等手法。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找出批注1: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教师根据批注进行提问:“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生命自身怎么会不朽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尝试回答,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