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八年级即将举办以“诚信校园,你我共努力”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该活动旨在深入探讨“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班级的一员,你被特别邀请参与此次活动,一同探索并践行诚信之美。 任务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任务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目 录 任务三:班级演讲说诚信 任务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在古籍经典中多有论述与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翻开历史的篇章,从先哲的智慧、经典的记载中,探寻诚信的深刻内涵,感受它跨越时空的魅力,为我们在校园践行诚信汲取精神力量。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的活动。 1.搜集并分享有关“信”的资料,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等。 2.汇总整理,分门别类制作成册,达成资源共享。 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名言警句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成语典故 商鞅立木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成语典故 北宋词人晏殊,自幼聪明好学。14岁时,他作为神童被推荐给朝廷,与众多进士一起参加殿试。晏殊看到试题后,发现题目是自己曾经练习写过的,便如实向宋真宗报告,并请求更换题目。宋真宗被他的诚信所赞赏,赐他“同进士出身”。后来,晏殊在官场中也以诚信正直著称,他的品德和才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名人逸事 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你认为“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在古代典籍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只有讲求诚信,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社会才会稳定和谐,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任务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前面我们于经典里探寻了诚信的深厚底蕴,但诚信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老训诫,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那些平凡却又动人的诚信瞬间时刻在上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去发现、去思考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模样与力量。 1.访问你身边讲求诚信、诚实待人的朋友,听听他们的故事,问问他们的想法,然后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2.访问你的父母、老师等长辈,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对象 学生 企业 社会 身边诚信事(正例) 收获与思考 身边诚信事(反例) 分析与思考 对象 学生 企业 社会 身边诚信事(正例) 收获与思考 身边诚信事(反例) 分析与思考 诚信考试 车企召回不合格批次汽车 个人征信系统 严肃考风 对顾客负责 每人都需要诚信 论文抄袭 饭店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