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三峡》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达标题 (共40分)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选文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三峡山势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 (2)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夏、春冬、秋季三个时节的典型景物特征。(4分) _____ (3) 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 2. 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C.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D.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阙处 B.哀转久绝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蝉则千转不穷 4.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回清倒影 C.空谷传响 D.每至晴初霜旦 5. 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判断句) B.有时朝发白帝 (省略句)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省略句) D.飞漱其间 (省略句)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B.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记叙了三峡四季的景色,表现了不同季节的特征。 C.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仅用百余字就描绘出三峡的壮丽风光。 7. 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学习了《三峡》一文,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进三峡,感悟山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对对联】请根据《三峡》的内容,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下联:_____ (2) 【活动二:当导游】假如你是三峡风景区的小导游,请结合课文内容,为游客简介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景观特点。(4分) _____ (3) 【活动三:谈感悟】郦道元的《三峡》让我们领略了自然山水之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像三峡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3分) 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的小题。 三峡的山水密码 ① 读郦道元的《三峡》,常惊叹于他用笔的精炼。短短百余字,却将七百里三峡的山川形胜、四时风光尽收笔底,这背后是他对自然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捕捉。 ② 他写山,不满足于“两岸连山”的概括,而是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八个字,将山的高峻、连绵、陡峭具象化,更妙的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通过人的视觉感受来侧面烘托山之高、谷之深。这是画家的笔法,更是诗人的匠心。 ③ 写水则更见功力。他敏锐地抓住四季之水的不同神韵。夏季是“襄陵”的浩荡,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迅疾,用“乘奔御风”的夸张对比,将江流的湍急气势渲染到极致。而春冬之水,则是另一番面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浪、碧潭、清波、倒影,色彩清丽,动静相生。再加上“怪柏”“悬泉”的点缀,一个“清荣峻茂”的境界全出。 ④ 最富情韵的当属秋景。“林寒涧肃”四字,写尽秋山的萧瑟。而“高猿长啸”又以声衬静,那回荡在空谷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