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达标题 (共40分)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所叙述的两个主要情节。(4分) ① _____ ②_____ (2) 面对移山的巨大困难,愚公和智叟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愚公:_____ 智叟:_____ (3) 文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4分) _____ 2. 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曾经)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一厝朔东 4.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与汝毕力平险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面山而居 D.聚室而谋曰 5. 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 B.帝感其诚。(被动句) C.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句) D.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句)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得到了全家人的积极响应,但遭到了其妻的质疑和智叟的嘲笑。 B.愚公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尽,而山不会增高,移山终将成功,体现了他发展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C.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搬走大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D.寓言通过对比愚公和智叟的形象,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目光短浅的人。 7. 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班级准备开展以“愚公精神之我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故事新编】请发挥想象,为《愚公移山》的故事续写一个结尾。(要求:不同于原文神话结尾,体现“人力”的作用,不少于50字)(4分) _____ (2) 【活动二:时代价值】“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你认为“愚公精神”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简要阐述。(3分) _____ (3) 【活动三:思辨探讨】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有人认为值得敬佩和学习,也有人认为可以采取更智慧的方法(如搬家、开凿隧道等)。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的小题。 另一种"移山" ① 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叫"郭亮"的村庄。它坐落于千仞绝壁之上,村民世代仅靠一条近乎垂直的"天梯"与外界相通。交通的闭塞,让这里贫穷而艰难。这,何尝不是一座阻隔了他们与外面世界的"大山"? 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站了出来,他带领十三位村民,要做一件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的事———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没有电力,没有机械,他们用钢钎、铁锤,用血肉之躯,向大山发起了挑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