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3481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牧童之歌》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331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接力,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唱游、表演《牧童之歌》 课时 五单元第三课时 课标要求 本单元以唱游为主,聆听和表演为辅,主要学习歌曲,引领学生们走进天山南北,去感受新疆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风情。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哈萨克族民歌,整首歌曲将生动活泼的节奏与浓郁的哈萨克族民歌音调巧妙地结合,展现了牧童在草原放牧时的喜悦心情,生动刻画出牧童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歌曲为 拍,一段体结构,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以平稳的节奏,描绘了草原一望无际的景色。第三乐句出现了连续的附点节奏和三度模进的旋律,打破了前面的平稳,与前两个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了牧童天真活泼、勇敢豪迈的形象;第四乐句又回到了平稳的节奏,概括了全曲,表达出牧童放牧时的愉悦之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的音乐学习,已形成了一定的音乐聆听习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听、唱、动等能力,能够区分不同的音高、音色和节奏,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能够模仿老师或同学的动作和声音,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创设情境、合作表演、律动感知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新疆音乐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初步建立集体意识,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核心素养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达哈萨克族人民歌唱家乡的喜悦之情。2.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方法,学习并唱准附点节奏。3.通过歌曲编创表演,表现哈萨克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难点 学习并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课前准备 铃鼓/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任务一:温故知新———感受草原风情活动一:唱一唱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维吾尔族歌曲《娃哈哈》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齐唱歌曲《娃哈哈》 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快速进入情境。 探究新知 活动二:看一看请同学们观看哈萨克族的介绍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他们与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有什么区别。任务二:多元体验———体验牧童之乐活动一:唱一唱教师播放音乐。2.教师讲解动作并指导。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活动二:奏一奏1.教师巡回指导。2.教师进行点评。活动三:跳一跳1.教师播放哈萨克族的舞蹈视频,并讲解。教师巡回指导。任务三:合作编创———表现幸福生活活动一:编一编教师指导教学活动二:想一想1.分小组合作展示,相互评价交流。2.教师提问: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哈萨克族民歌与之前学习的维吾尔族民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看视频并发表自己的想法: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彩艳丽,女性爱绸裙,头戴小花帽;男性头戴四棱花帽。哈萨克族的服饰则更适应游牧生活,女性穿长袍,头戴羽毛装饰的帽子;男性穿皮袄,头戴狐皮帽。1.学生完整聆听哈萨克族民歌《牧童之歌》感受哈萨克族人民骑马扬鞭的快乐与喜悦。2.模仿挥动马鞭的动作,在附点节奏部分随音乐做律动,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3.用轻快的声音跟着钢琴用“啦”模唱歌曲旋律,学唱歌。1.结合 拍节奏,用双响筒和串铃为歌曲编配伴奏,加深对歌曲的感受。2.分小组进行合作演奏。1.观看视频,了解哈萨克族的舞蹈动作,并模仿感受。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男生模仿扬鞭骑马,女生模仿跳舞,并跟随音乐跳一跳。学生分组合作,用打击乐器以及肢体动作分角色进行简单的编创。学生思考并回答:维吾尔族音乐热情;哈萨克族音乐豪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