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3487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聪明的阿凡提》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276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接力,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唱游、表演《聪明的阿凡提》 课时 五单元第四课时 课标要求 本单元以唱游为主,聆听和表演为辅,主要学习歌曲,引领学生们走进天山南北,去感受新疆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风情。 教材分析 《聪明的阿凡提》改编自王洛宾编曲的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教材组通过重新填词,融入阿凡提这一经典儿童熟悉的人物形象,让歌曲更具童真与故事性,适配二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歌曲采用2/4拍,由六个各两小节的乐句组成,核心节奏以“前八后十六”为主,搭配附点节奏型,精准模仿手鼓短促跳跃的律动,民族特色浓郁。旋律既保留了新疆音乐的原汁原味,又兼具律动感与传唱度,填词生动展现了阿凡提机智勇敢、幽默风趣、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同时传递出新疆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本课以“故事”为线索,串联“了解—学唱—表演”递进活动,让学生在感受新疆音乐魅力的同时,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提升音乐表现力与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阿凡提的人物形象有初步认知,对充满故事性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兴趣浓厚,具备基础的歌曲演唱和节奏模仿能力。他们具象思维占主导,能快速捕捉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幽默氛围,但对“前八后十六”与附点节奏型的混合把握存在难度,对新疆音乐的风格韵味表现不够精准。此外,学生在分角色表演中,容易出现动作与音乐节奏脱节、人物情感表达不到位的问题,需要通过趣味化、情景化的活动引导逐步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 1. 熟练学唱《聪明的阿凡提》,精准掌握2/4拍“强弱”规律,攻克“前八后十六”与附点节奏型的混合节奏;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演绎歌曲,学会2-3个贴合阿凡提形象的表演动作,完成小组分角色合作表演。2. 在“了解人物—学唱歌曲—分角表演”的递进活动中,通过听辨、模仿、创编、合作等方式,提升节奏感知力、声音表现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深化对歌曲风格与人物形象的理解。3. 感受《聪明的阿凡提》欢快幽默的氛围和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体会阿凡提的机智品质,激发对民族音乐和民间故事的热爱,培养乐于合作、大胆表现的品质。 教学重点 熟练学唱《聪明的阿凡提》,精准把握“前八后十六”与附点节奏型的混合节奏,用诙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分角色表演中,精准拿捏阿凡提的人物气质,实现唱、演与音乐节奏的完美融合,展现歌曲的幽默与民族特色。 课前准备 钢琴、手工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任务一:阿凡提的故事我知道———了解阿凡提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活动一:观看故事·初识阿凡提1. 教师创设情境:“今天音乐课堂来了一位神秘客人,他聪明又幽默,猜猜是谁?”通过动画片段或简笔画讲述阿凡提的简短趣事(如智斗巴依老爷)引导学生。2. 开展“阿凡提模仿秀”:请同学们观看阿凡提经典段落,观看思考阿凡提有哪几个经典动作。 1.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阿凡提具有“机智、幽默、勇敢”的特点。2.学生观察并模仿阿凡提的经典动作(如摸胡子、摊手耸肩)和表情,初步感受人物的幽默气质,为后续表演铺垫。 以故事和人物模仿为切入点,贴合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人物形象、预热核心节奏,为学唱和表演环节奠定情感与节奏基础。 探究新知 活动二:节奏预热·感知民族节奏1. 教师播放《聪明的阿凡提》伴奏,引导学生听辨歌曲中的核心节奏,教师用“哒 哒哒”(前八后十六)和“哒·哒”(附点)念白示范,让学生感知混合节奏的特点。2. 进行“节奏模仿”游戏:教师扮演“巴依老爷”打出节奏任务二:阿凡提的故事我来唱———学唱歌曲,用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活动一:分句学唱·攻克节奏难点1. 教师范唱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