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的光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毛主席的光辉》是湘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源自藏族民歌,由扎西达娃编曲。这首歌旋律明亮欢快,具有浓郁的藏族音乐风格,节奏活泼跳跃,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歌曲中出现了波音等装饰音,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同时也与教材中该部分对装饰音的介绍相呼应,有助于学生在演唱实践中感受装饰音对音乐色彩的改变。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不仅能提升音乐演唱技能,还能深入体会藏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增强对民族音乐和革命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不同风格的歌曲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具备了初步的节奏感和音准概念,但对于装饰音的准确把握和运用以及歌曲中蕴含的深层情感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学生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和表现,适合通过情境创设、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聆听《毛主席的光辉》,感受歌曲欢快、明亮的情绪,体会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 辨别歌曲中波音等装饰音的效果,感受其对旋律的美化作用,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与理解。 (二)艺术表现 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毛主席的光辉》,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速度,正确表现出波音等装饰音,生动展现歌曲的情感。 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如弦子舞的基本步伐和手势,结合歌曲进行表演,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内容创编情境故事,通过表演展现藏族人民在毛主席光辉照耀下的幸福生活场景,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尝试运用自制乐器(如竹筒、铃铛等)为歌曲伴奏,模拟藏族音乐中的特色节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四)文化理解 了解《毛主席的光辉》的创作背景和藏族人民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知晓歌曲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意义。 深入认识藏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 通过展示藏族地区的美丽风光、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以及毛主席与藏族人民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创设出与歌曲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二)示范法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突出波音等装饰音的表现,展示欢快、热情的演唱风格。同时,示范藏族舞蹈动作,让学生直观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的要点。 (三)练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演唱练习,重点练习波音等装饰音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节奏较快部分的把握。通过跟唱、齐唱、分组唱等形式,逐步提高演唱水平。 (四)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情境故事创编和伴奏创作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想法、互相配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讲述法 向学生讲述《毛主席的光辉》的创作背景,介绍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与藏族人民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展现藏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视频,提问:“视频中是哪个民族的人们?他们的心情看起来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 简单介绍藏族的文化特色,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与藏族人民情感紧密相关的歌曲《毛主席的光辉》。 1. 观看视频,观察藏族人民的服饰、舞蹈动作和表情,回答教师的问题。2. 倾听教师介绍,对藏族文化和即将学习的歌曲产生兴趣。 通过视频展示藏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