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个好朋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七个好朋友》是湘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曲目,由吴振华词曲。这首歌旋律简洁明快、活泼动听,节奏规整,充满童趣,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七个音符(do、re、mi、fa、sol、la、si)比作七个好朋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音阶知识。歌曲与教材中 “音乐知识 音阶” 部分紧密结合,通过歌词和旋律的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掌握音阶的排列顺序及音高关系。学习这首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初步建立对音阶的认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音乐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趣味性强、节奏明快的歌曲具有浓厚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分辨不同音的高低,但对音阶的概念和七个基本音符的排列顺序了解较少。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通过游戏、表演等方式学习,乐于参与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在演唱方面,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演唱连续的音阶式旋律时,容易出现音高不准的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聆听《七个好朋友》,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其中蕴含的童趣,提高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 分辨歌曲中音阶的上行和下行,感知七个音符的音高关系,理解音阶在音乐中的基础作用。 (二)艺术表现 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七个好朋友》,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能清晰地演唱出音阶的上行和下行,表现出歌曲的童趣。 结合歌曲内容,边唱边做与音符相关的手势或动作,如用手的高低表示音的高低,增强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七个音符创编简单的旋律片段,培养创新思维和音乐创作能力。 设计与音阶相关的音乐游戏,如 “音符排队”,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音阶顺序的掌握,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音阶是音乐的基础元素,知道七个基本音符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感受音乐知识与音乐作品的紧密联系。 体会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设计 “音符排队”“音阶跳房子” 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七个音符的顺序和音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二)示范法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展示清晰的音阶演唱和活泼的情感表达,同时示范与音符对应的手势动作,让学生直观学习。 (三)练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演唱练习,重点练习音阶的上行和下行部分,通过跟唱、齐唱、分组唱等形式,逐步提高演唱的准确性。 (四)情境教学法 创设 “音符乐园” 的情境,将七个音符拟人化,让学生以 “和好朋友做游戏” 的心态参与学习,增强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五)小组合作法 让学生分组进行旋律创编和游戏设计,在合作中交流想法、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5 分钟) 1. 出示七个音符的卡通图片,提问:“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可爱的符号吗?它们就像七个好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它们的歌曲。”2. 播放《七个好朋友》的音频片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观察音符图片,对其产生好奇。2. 聆听音频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通过卡通图片和音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七个音符产生初步印象。 聆听歌曲(6 分钟) 1. 完整播放《七个好朋友》音频,提问:“这首歌里唱到了哪七个好朋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2. 再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高低变化,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1. 认真聆听歌曲,找出歌词中提到的七个音符。2. 再次聆听,感受旋律的高低变化,尝试分辨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通过两次聆听,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