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2025级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11月14日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实践层面持续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哲学可以看出(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涉及世界最具体的问题 C.方法论就是具体方法 D.具体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2025年4月,第八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召开,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当代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马克思主义( ) A.经典文献里有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 B.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C.哲学体系决定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 D.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体方案 4.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6.“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有时令的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作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意思是(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类可以改造规律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7.湿地是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5年2月2日第29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保护湿地是基于( ) ①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 ②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体 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这说明意识( )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对人的生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③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滞后性 ④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入的。这说明( ) A.存在决定思维 B.存在离不开思维 C.思维完全再现存在 D.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10.澳洲山火,非洲蝗灾,新冠疫情………,2020年伊始,地球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等着人类重新再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启示我们要( ) ①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界、保护自然 ②积极研究和把握自然规律 ③根据人的主观愿望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④更多地尊重自然规律,因为它比社会规律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 ) ①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社会变化的规律是主观的 ④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报告,2023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人类活动被公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