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2026学年第一学期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 2025.1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 时,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 天地的生存方式。图1示意某日全球昼夜分布及某地农民劳作景观。据此完成1一3题。 北极 阳 光 南极 图1 1.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遵循了 A.物影变化规律 B.昼夜更替规律 C.纬度变化规律 D.四季更替规律 2.古代人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生存方式,主要是由于 A.地球大小 B地球形状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3.按照古代人的生存方式,图1左图所示四地中人们即将开始一天劳作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图2示意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陆地上不同海拔人 口所占比重。据此完成4一5题。 4.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大约是 1000米以上人口占比7.9%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500-1000米人口占比1.,6% B.四分海洋,六分陆地 海洋约71% 200-500米人口占比24,0% 陆地约29% C.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D.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0-200米人口占比56.5% 5.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分布的海拔范围是 A.0-200米 B.200-500米 图2 C.500-1000米 D.1000米以上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 第1页(共8页) 2025年9月23日,中国正式开通全球首条连接中欧、穿过北冰洋的北极航线,全程仅 需18天,比传统航线缩短近10天。图3示意从我国上海至欧洲鹿特丹的北极航线与传 统航线。据此完成6一8题。 6.从上海至鹿特丹的北极航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C.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7.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不必经过 A.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B.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 C.白令海峡和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8.行驶在北极航线上的船只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图3 A大雨倾盆,台风袭击 B.风力强大,沙尘侵袭 C.海面高温,蒸发旺盛 D.气候寒冷,浮冰阻碍 天津古海岸遗址地处渤海湾西侧,主要由贝壳堤、牡蛎滩构成,每道贝壳堤都代表了 过去的一道古海岸线。图4示意约5000年以来天津市贝壳堤和古海岸线的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9一10题。 10009 500 200 .200 :宝坻 武清 ~200-等高线/米 北辰 一、 古海岸线 东丽 )津南 贝壳堤 西青 0/R滨海新区①距今4000-5000年 O静海 ④ ② 距今2700一3700年 ③ 勒海 ③ 距今1000一2000年 ④距今500-800年 图4 9,图中显示,5000年以来天津市的古海岸线 A,向海洋推进 B.整体向北移动 C.向陆地推进 D.基本保持不变 10.渤海湾西岸古贝壳堤的演变体现了 A.气候变暖 B.四季变化 C.海陆变迁 D.人类活动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第2页(共8页)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5: BCDDA 6-10: CBDAC 11-15: DBACB 16-20: DADBD 21-25: CABCB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2 分) (1) 公转;一年;自西向东(3 分) (2) 秋分—寒露之间;南半球;向南移动(3 分) (3) 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4 分) (4) 南窗;逐渐变小(2 分) 27.(12 分) (1)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2 分) (2) 亚欧;印度洋(2 分) (3) 扩大;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处(3 分) (4) 地处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跃(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