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落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降落伞》是湘艺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的曲目,由张秋生作词、潘振声作曲。这首歌旋律轻盈优美,节奏舒缓流畅,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降落伞从高空缓缓降落的场景,歌词 “白花儿,空中开,风儿吹,落下来” 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歌曲采用四三拍子,强弱规律为 “强 - 弱 - 弱”,与降落伞飘落时的轻盈节奏高度契合,同时包含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以及下滑音等装饰音,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该歌曲与教材中 “三拍子音乐感知” 的知识点紧密结合,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不仅能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独特韵律,掌握下滑音的演唱技巧,还能在音乐中体会自然现象的美好,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复杂拍子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四二拍子、四四拍子的音乐,对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有了初步认知,但对四三拍子 “强 - 弱 - 弱” 的韵律感把握仍需加强。经过《Do-Re-Mi》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准把控能力和歌词创编基础,不过在演唱下滑音等装饰音时,易出现音准偏差或表现不自然的问题。该阶段学生对 “降落伞” 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影视、动画中)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肢体模仿、情境表演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但将音乐节奏与物体运动状态(如降落伞缓慢飘落)结合的联想能力仍需提升。因此,教学中需通过情境模拟、律动体验、趣味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三拍子韵律,掌握演唱技巧,深化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聆听《降落伞》,感受歌曲轻盈、优美的情绪,体会四三拍子 “强 - 弱 - 弱” 的韵律特点,提高对音乐情绪与拍子类型的感知辨别能力。 分辨歌曲中下滑音的装饰效果,感知歌词与旋律结合所营造的 “降落伞缓缓飘落” 的意境,理解音乐对自然场景的描绘作用。 (二)艺术表现 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降落伞》,准确把握四三拍子的节奏韵律,清晰表现下滑音,做到咬字轻柔、情感真挚,展现歌曲的童真童趣。 结合降落伞飘落的特点,设计简单的肢体律动(如手臂缓慢划圈模拟降落、身体随节奏轻晃),边唱边演,提升音乐表现力与身体协调性。 (三)创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模仿歌曲 “事物 + 动态” 的歌词结构(如 “白花儿,空中开”),为其他自然现象(如雪花、蒲公英)创编新歌词,培养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尝试用课堂常见道具(如丝巾、绸带)模拟降落伞,结合歌曲节奏进行 “降落” 表演,同时用三角铁、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强拍敲三角铁,弱拍碰铃轻响),丰富歌曲表现形式,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降落伞的基本功能与应用场景(如航空运动、应急救援),知道歌曲通过音乐元素(节奏、旋律)描绘物体运动状态的创作手法,感受音乐与生活、科技的紧密联系。 体会音乐对自然现象的艺术化表达,激发用音乐记录生活、描绘美好事物的兴趣,培养积极的音乐审美态度。 四、教学方法 (一)情境模拟法 展示降落伞飘落的视频、图片,用丝巾模拟降落伞演示 “高空降落” 过程,创设 “跟着降落伞学音乐” 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律动体验法 设计 “三拍子律动操”(如强拍拍手、弱拍拍肩两次),带领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受 “强 - 弱 - 弱” 的节奏规律,同时用手臂缓慢划圈模拟降落伞降落,将节奏与物体运动结合,深化对三拍子的理解。 (三)示范法 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突出四三拍子的轻盈韵律与下滑音的自然过渡,同时示范 “降落伞降落” 的律动动作,让学生直观学习演唱技巧与表演方式;用乐器示范伴奏节奏,明确强拍、弱拍的乐器分工。 (四)分层练习法 采用 “跟唱→分段唱→律动唱→表演唱” 的分层练习模式,先带领学生跟音频熟悉旋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