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乃哟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湘艺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山寨欢歌” 单元的核心演唱曲目,这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土家族儿歌。歌词中的 “乃哟乃” 意为 “快来吧”,“乃哟嗬” 等衬词生动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热闹欢聚、尽情歌舞的欢快场面与幸福心境。全曲仅由 “do、mi、sol” 三个音巧妙组合而成,独特的旋律构建赋予歌曲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 从音乐结构来看,歌曲采用四二拍子,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旋律简洁却不单调,通过重复的节奏型与音高组合,营造出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听觉效果,精准表现出土家族儿童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其节奏明快,多处运用切分节奏,增强了歌曲的律动感与活泼氛围,与单元主题 “山寨欢歌” 完美契合,充分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质。 作为土家族音乐文化的经典呈现,《乃哟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如音符组合、节奏把握)的契机,还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土家族的民俗风情、语言文化,在感受土家族音乐独特魅力的过程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与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优质教学素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音乐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节奏感与音准意识。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少数民族文化怀有浓厚兴趣,此前在学习《铁路修到苗家寨》等作品时,已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接触,这为学习《乃哟乃》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该阶段学生在音乐表现力方面仍有待提升,对歌曲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理解尚浅。同时,由于《乃哟乃》全曲仅由三个音构成,旋律看似简单,实则在准确把握音高、节奏以及唱出歌曲的韵味上存在一定挑战。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表演、自主创编等实践活动中,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学过程中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演唱《乃哟乃》,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 分辨歌曲中 “do、mi、sol” 三个音的音高变化,以及切分节奏等节奏特点,理解这些音乐元素如何共同塑造出土家族歌曲独特的风格,增强对民族音乐特色的感知辨别能力。 (二)艺术表现 用明亮、清脆、富有活力的声音准确演唱《乃哟乃》,把握好歌曲的节奏与音准,清晰唱出衬词部分,生动展现出土家族儿歌的欢快氛围。 学习简单的土家族摆手舞动作,并能将其与歌曲演唱相结合,边唱边跳,做到动作协调、自然,提升音乐表现力与肢体协调能力。 (三)创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乃哟乃》的旋律与歌词意境,为歌曲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或简单的情景剧,鼓励大胆创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尝试运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水杯等)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节奏伴奏,探索不同音色组合带来的音乐效果,提升音乐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土家族的基本文化习俗,如传统服饰、居住环境、特色节日等,知晓 “乃哟乃” 等土家语词汇的含义,感受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理解音乐与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认识到《乃哟乃》作为土家族音乐的代表,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感与生活,增强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认同,拓宽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 播放土家族山寨的视频,展示土家族的美丽风光、特色建筑、传统服饰以及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同时播放《乃哟乃》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土家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快速融入到歌曲的学习情境中。 (二)示范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