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1251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473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一,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练习 一、名篇名句默写 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美好景物反衬悲凉处境,引发词人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追问历史、感慨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比喻手法写愁绪,成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 2.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文学常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作者李煜是北宋后主,其词前期多写宫廷享乐,后期侧重抒发亡国之痛 B.李煜的词语言浅易自然,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对宋词影响深远 C.“虞美人”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内容需围绕“美人”主题展开,与题目无关 D.该词是李煜的绝笔之作,创作于他被宋太宗赐死之后,饱含无尽遗憾 3.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句开篇,既表达对美好景物的厌倦,也暗含对生命的追问 B.“往事知多少”承接上文,引发词人对过往宫廷生活的回忆,情感沉郁 C.“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点明时光流逝,强化了词人的无奈与悲凉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直接抒发对故国的思念,情感直白,不含含蓄意味 4.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是一位沉溺享乐的君主,词中仅流露对失去宫廷生活的惋惜 B.词人是一位亡国之君,通过词句展现了从享乐到悔恨的完整心路 C.词人兼具君主与文人特质,既有家国之痛,也有生命本质的思考 D.词人是一位消极避世者,面对亡国现实,只能以悲叹逃避命运 5.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艺术手法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词以乐景衬哀情,用“春花秋月”“东风”等美好景物反衬亡国的悲凉 B.词中运用夸张手法,将愁绪夸大到“一江春水”的程度,脱离现实逻辑 C.以叙事为主线,详细记载了词人从亡国到被囚的经历,情节完整 D.运用对比手法,仅将今昔的生活状态对比,未涉及景物与情感的对比 6.下列句子中,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情感基调相近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情感表达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情感表达层层递进,从对景物的厌倦到对往事的追忆,再到对愁绪的直抒 B.“何时了”“知多少”“又东风”等词语,暗含时光流逝的紧迫感与无奈 C.词的结尾以比喻收束,将抽象愁绪具象化,情感表达达到高潮 D.全词情感仅局限于个人亡国之痛,未上升到对生命共性的思考 8.下列关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现代家国情怀的关联,说法合理的一项是( ) A.词人家国之痛是封建君主的个人悲叹,与现代爱国情怀毫无共通之处 B.词人对故国的眷恋,与现代人们对民族文化、家国故土的热爱本质相通 C.现代家国情怀强调积极奋斗,与词中消极悲叹的情感完全相悖 D.只有经历国破家亡,才能体会词中情感,现代社会已无类似体验 9.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语言风格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辞藻华丽,多用典故,体现了宫廷词的绮靡风格 B.简洁浅易,自然流畅,以家常语写深挚情感 C.晦涩难懂,意境朦胧,需结合复杂历史背景才能理解 D.气势恢宏,情感奔放,与豪放派词风高度契合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