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2172

1.2 太空探索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21955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七年级,图版,地理,学年,教师
    第二节 太空探索 江城子·飞天梦圆 李文朝 人间几欲上天堂?访娥娘,问吴刚。 大漠敦煌,壁画竞飞翔。 华夏英豪多梦想,征玉宇,破天荒。 腾空火箭九霄飏。送神舱,探穹苍。 浩瀚星空,日月伴船航。 舟返人安传喜讯,圆伟梦,凯歌扬。 这首现代诗写于2003年,当时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并成功返回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梳理]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阶段。目前,人类的太空探索活动主要有 、火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 一、探月工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9~10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通过月球探测,人类可以获取月球表面影像,了解 ,采集月壤并带回地球研究,拓宽对宇宙的科学认知。 2.中国探月工程又称为“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从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探月序幕,到嫦娥三号着陆器携带 月球车成功登月,再到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中国探月工程如期实现“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3.中国始终坚持 、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火星探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1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1960年, 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拉开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序幕。 2.中国行星探测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深空行星探测计划。2020年7月23日, 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三、空间站建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2~1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重要性: 是人类在太空中长期停留、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重要平台。 2.197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随后,美国于1973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1986年,苏联开始建设10 空间站,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供人类长期停留的空间站。 3.目前,在轨工作的空间站只有中国11 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第一个国际合作建设的空间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空间站。 四、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了解宇宙奥秘,开拓新的领域:太空探索可以让人们探索未知宇宙,了解太阳系和地球的12 ,激发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人类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开拓新的领域。 2.太空资源丰富,保障人类未来发展:太空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太空资源、建设13 ,可以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3.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催生新技术,惠及全人类:太空探索需要使用14 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带动科技的发展,并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点拨重点难点] 1.人类及中国的太空探索 2.太空探索的意义 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   [生活实际情境](2024年湖北恩施州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首次在我国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如下图),为青少年们撒下科学种子,点亮星空梦想。据此完成第1~2题。 1.本次“天宫课堂”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 ( ) A.完成空间站规定的授课任务 B.展现我国是第一个建立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