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2176

第1单元 第2课 结识数字伙伴 教学设计+学习单 粤教版(2025)信息科技三年级

日期:2025-11-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25987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技,信息,2025,教版,学习,教学设计
    《第2课 结识数字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2025年广东教育-出卷网-三年级信息科技教材第一单元“信息生活初体验”的第2课,是小学信息科技启蒙阶段的核心内容。教材以“班级数字设备小管家”招募为情境主线,将计算机组成、鼠标操作、数字设备使用规范三大核心知识,通过“了解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数字设备使用规范”的逻辑顺序层层展开,符合三年级学生由浅入深、从认知到实践的学习规律。 教材注重情境化与实践性,融入微视频、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既贴合2022版新课标对信息科技学科“实践性、综合性”的要求,又衔接了“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用眼、正确坐姿的相关知识,实现跨学科融合。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对数字设备的正确认知,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字化学习与信息处理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尤其对班级中的数字设备有着天然的兴趣,这为课堂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接触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的经历,能进行简单的开关机、观看视频等操作,但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区分、鼠标的规范操作等专业知识缺乏系统认知。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参与讨论交流,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动手操作类活动维持学习兴趣。同时,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用眼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对数字设备使用中的健康与安全问题缺乏足够重视,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引导。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能够准确说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清晰区分硬件与软件,识别数字设备使用中的正确与错误行为,初步建立对数字设备功能与使用边界的认知。(信息意识) 2.通过分析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不同设备的组成差异,归纳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形成对数字设备“硬件支撑—软件实现—操作控制”的逻辑认知框架。(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3.熟练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等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新建文档、输入内容、调整窗口等简单数字化任务,尝试运用数字设备解决学习中的基础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养成正确、规范、健康使用数字设备的习惯,树立健康用眼、安全使用、文明操作的意识,在使用数字设备时兼顾自身安全与他人感受。(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区分及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识别; 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实际应用; 数字设备使用规范的认知与践行。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硬件与软件的依存关系; 熟练运用鼠标完成拖动、调整窗口等综合性操作; 将数字设备使用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 重难点设计原因: 这三项内容是本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成为“班级数字设备小管家”的必备基础,同时贴合新课标对小学低段信息科技学科“掌握基础设备操作、树立规范使用意识”的核心要求,直接关联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后续信息科技学习的重要前提。 硬件与软件的依存关系较为抽象,三年级学生难以通过直观观察直接理解;鼠标的综合性操作需要手眼协调能力,对初次系统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而行为规范的养成需要摆脱日常随意使用的习惯,涉及认知到行为的转化,需要教师通过多维度引导和实践强化才能实现,因此这三项内容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以“班级数字设备小管家”招募为贯穿始终的情境,通过海报引入、任务挑战、成果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直观演示法:借助微视频、实物计算机、设备部件图片等直观素材,配合教师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清晰认知计算机组成和鼠标操作方法,突破抽象概念理解的难点。 合作探究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